第二百四十节军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临高的水资源从长远看是短缺的,并不适合作为未来的主要农业基地,昌化的可耕地少,但是淡水、林木和工矿资源却比临高丰富的多。仅仅昌化江的径流量就有,而临高全县才。可开发水能资源4万千瓦,比临高多30倍,当地的铁矿和铜矿就不说了。光水泥岩资源就有很大的工业潜力。

    “怎么?要修水利?”方敬涵和燕雀志打了个招呼。

    “是你们啊,”燕雀志显得很忙碌,“现在哪里能力在昌化搞开发《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帮手。

    新建的狗舍设在昌化堡外的一个围栏里,这里饲养着从临高转送过来的种犬。

    孔令洋对训狗所知甚少。这方面的业务一直是杨宝贵在负责,但是南海农场内的狗群迅速扩大使得军犬繁育和饲养必须换一个地方,不能再留在土地资源开始紧张的临高了。于是临高的狗场就被拆分为二部分,工作犬培训留在临高,而犬只繁育搬到了昌化。杨宝贵计划等培养出自己的第一批归化民学生,就把训练基地也搬到昌化。

    种犬主要来自杨宝贵带来的奥运一家,当初杨宝贵是有选择的带它们来充当工作犬的种犬的。后来又加入了若干其他元老带来的狗,包括钱家兄弟的那只拉布拉多犬,也从三亚被抓来当种犬了。

    为了迅速扩大种群,杨宝贵和孔令洋采用小狗断奶后立即与大狗分离,改为人工饲养的办法来争取大狗尽快产下一bō狗。因而种群扩大很快。

    本时空的土狗,杨宝贵也从中选择了一些拥有较好基因的犬用来杂交配种。通过不断繁育,逐步淘汰,最后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狗群。尽管可以做祖代良种的只有十几只,但是符合作工作犬条件的适龄狗已经一百多只了。

    头几批狗品质虽然一般,但确实作训的黄金年龄,再长大些就不大适合训练只能送给元老院做火锅了。而杨宝贵一个人又忙不过来。他便采用简化训练模式,将工作进行细分,减少每条狗的训练项目,降低工作量。训成一批就外送一批的方式迅速向各部门分送工作犬。

    一部分犬只经过杨宝贵的简易训练,已经拨给了军队、警察和内务部门。“牵着大狗”巡逻的士兵和警察已经成为各县的一景。而在三亚的矿场上,军犬们监视着矿场里成千的奴隶劳工。

    但是狗虽然获得了暴力部门的青睐,却一样遭遇了体制问题。狗和马不同于猪、鸡鸭之类的肉畜养肥了就宰,而是长期xìng使用。一旦编入军队或者某个机关,就涉及到它们的供给和专门的饲养员的问题这还相对好些。马和狗的供给问题各部门自己就能解决,但是人的编制就不容易解决了。

    杨宝贵的编制在农委会,训狗不是农委会的正业,他没法从农委会分到的劳工中抽取若干人来学习他的训狗技巧。这些编制得落实到军队头上。

    孔令洋请魏爱文去参观,就是为了说服魏主任这些军头们尽快整理出一个军犬队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