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节投军的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但是就这么充当一个“翻译”的角sè,对慕敏来说实在为筚达感到屈才。筚达这人她虽然接触不多,但是人聪明而无机心,xìng格爽直,处事果断,在和黎民的若干次接触中都表现出了她的交涉能力。如果好好培养以后是个不错的干部。尽管元老院和执委会在给黎苗事务办公室的指示中都很明确的表示,元老院的民族政策是“没有民族政策”——只有归化民和土著的区分,也不专门培养“民族干部”,搞“民族班”之类的特殊政策。《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小声说道:“他可是冲着筚达去得,筚达是军训的翻译,到时候训练场上一见面,保不定闹出什么新花样啊!”

    慕敏一笑:“不碍事。会说汉语的黎民干部又不是她一个。再说这么一来,筚达就会求着跟我们回临高去学习了。”

    “主任你真是高见。”方敬涵不失时机的拍了一下她的马屁,又叹了口气,“小阵真可怜——好痴情的男人。筚达这女人真可恶!”

    慕敏摇摇头,笑了笑,没再说下去了。

    他们在士兵们的护卫下,沿着简易公路漫步前行——昌化堡的海滨可以看到许多沙丘——上面长满了灌木和牧草,这是人工干预的结果。

    昌化的海滨因为人类早年开发的关系,植被破坏的非常严重,加之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造成了海滨沙丘的不断内侵,结果就形成了一大片荒漠草原的地形地貌。在20世纪,这样的海滨荒漠内侵甚至达十几多公里之多。

    因为这里的降雨还算丰富,加上昌化江的滋润,耐贫瘠的低矮灌木和野菜还是能够生存的。孔令洋到任之后,利用自己的农业知识,在本地的牧场大规模人工种植耐贫瘠土壤的豆科牧草,供畜牧业用。同时也起固化改良土壤的作用。

    夏季的牧场上,植被茂密,散发着青草的香气。昌化江畔,星星点点的羊群和牛群分散着吃草。除了昌化羊和黎区的黄牛水牛,还有从海南岛、广东搜集来得良种牛羊和使用冷冻精液和当地母本配种的旧时空的一些良种牛羊,现在都在这里放牧,扩大种群。临高的可耕地虽然多,但是工农业生产要占去大量面积,土地资源远比昌化来得紧张,因而现在南海农庄内主要进行种畜饲养和少量的奶牛饲养。肉用、皮用和毛用的畜牧饲养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昌化。

    江畔,有很多牛只正在喝水。夏季的昌化江正是丰水季,流量很大,河水漫涨,河边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水潭,长出了茂密的芦苇等水生植物——和他们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很不一样。

    慕敏注意到这里有了一些的水渠和提水水车,孔令洋在这里利用本地的劳动力和材料,再配合临高派遣来得少量专业工人,为牧场修筑了简单的灌溉系统,使得这里的人工牧草长势更为良好——要让天然草场承载大量的牲畜,仅仅靠天然牧草和自然灌溉是远远不够的。

    在昌化江的滩涂上,从临高来得勘探队的人员正在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没等慕敏想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