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为其平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适宜情绪有太大的波动。


    何氏要离开府上,杨秉将钱财递给她之时被她推脱,说着:“状元郎,我们汴京百姓蒙受了你多大的恩德,这个钱婆子若是收了,是要被同村的人戳嵴梁骨的!”


    杨秉感怀着这些百姓纯朴之时,依旧将包好的钱财递到了何氏手里,说着:“我听说您分文不受为那些穷苦人家接生孩子,这乃是有大恩德的事情,如今我们这些人家你若是不收钱财,岂不是要让天下的好心人心寒吗?就当是一份喜气,我家娘子母子平安也是经由你手!”


    何氏也不好在推脱收了钱财,门外早已经有府中的长随套好了马车。


    ……


    只瞧见着两个士子此刻却是春风得意,正是科举中了功名的包拯和文彦博,此刻可真是如饮甘霖喜不自禁。


    如今鹿鸣宴刚刚结束不久,畅游在汴京的街头,两人乃是世交而且乃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着扶持大宋的志向。


    包拯走在汴京的池水,不禁感慨的说着:“当初在家中之时便总喜欢倚着栏杆,看着满池的荷花池读着古文经书,那眼前的绿叶花红的簇簇芙蕖也尽是养眼的景色!”


    文彦博本就性子沉稳,因为好友的这番话心里激荡的情绪也平稳了许多,他的心思也是异常的活络,立刻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说着:“希仁这是想说,杨待制近些日子拆除水榭亭台的举措吗?”


    包拯颌首说着,有些感慨的说着:“竟没想到如这样的闲情雅致的地方,也会有一日成为水灾的隐患!”


    他并没有治理水灾的经验,如今的他还是刚刚考中科举的士子,这些年里读的都是圣贤书,并没有研读过治水的书籍。


    文彦博也是感慨的说着:“杨待制乃是精通实务的官员,虽然身处翰林这样的文职,仅仅几年的地方官的经验竟然有了如今的实务之才实在骇然!”


    包拯也是认同的说着:“正所谓勐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发于州郡如是而已!”


    而文彦博想起了那日在茶坊之中的对谈,又说道:“杨待制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文彦博是在说杨秉议论文章高深奇丽,能用许多文辞来证明他的观点,对自己的想法很坚定,康慨有改变世俗风气的志向。


    “那里听说那桑家瓦子竟然编出了状元郎的话本戏来,我们也去瞧瞧看!”


    身侧的人问询道:“是哪个状元郎,是前朝的还是当便的!”


    那人说着:“那当然是平了这水患,救了这汴京数千百姓的杨状元了!”


    这人话语中有夸大的成分,那日解救的并没有数千。


    而两人的对话也恰巧被包拯和文彦博听见了,包拯也是露出了意动的神情。


    以往读书的时候,如他们这样的子弟都是家教甚严,如瓦肆这样的地方也只有一些特殊节日才能去一趟瞧瞧热闹。


    这瓦子就是书里说的勾栏,正所谓勾栏听曲就是去瓦子里听戏。


    文彦博还想着推脱,却被包拯生拉硬拽的就拉着袖子跟着众人而去。


    这话本子里的故事自然都是有夸大的成分,这些日子里汴京百姓也因为水灾心里萦绕着一层阴影在,而在戏曲之中那水灾成了一个作恶的蟒龙,与真龙不同少了一爪。


    这往往戏曲都是对于现实存在着隐喻的,这所谓的蟒俨然就是被拆了清莲池的径王。


    而在家中的径王也是倒霉的很,不仅仅替刘娥背了黑锅,家中的清莲池被拆了还遭了一顿申斥,如今还被编进了话本子里了。


    包拯也随着众人一样看着台上的戏曲,这倒不是清官怒斥贪官污吏的戏码,反倒是将杨秉编作了拯救苍生的神仙。


    只瞧见那台上“杨秉”,挥着剑说着:“有朝一日时运到,拔剑要斩海中蟒。”


    背负着剑看见洪水滔天巨浪汹涌而来,一剑斩了那作恶蟒龙的头颅,此刻用上那一首: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这差点就要将纯阳子吕洞宾的事迹,也要加在了杨秉的身上,这剑看起来斩的是作乱的蟒龙,而实则斩去的是阻拦在前的径王。


    如今径王的名声,在这民间可以说得上名声狼藉来形容了。


    戏曲不似以往话本子那样的精彩,可是瞧见了那作恶的蟒龙被斩,人群里也随之爆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看着人们畅快的大喊声,文彦博感慨的摇了摇头说着:“看来这场水灾给汴京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如今倒是舒缓情绪的路径!”


    包拯也是长吁道:“虽然话本子一般,可是看起来也是畅快的很!”


    这话本子本就不是出自一些大家之手,许多的情节都是照搬一些神鬼志义的故事元素加入其中的,那里面的声声痛斥像是将百姓心里的愤慨一起宣泄了出来。


    所以看起来虽然不甚精彩可同样十分卖座,这戏班子倒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毕竟少有知名的文人亲自下场,出手编撰话本子。


    虽然这些百姓,家中损失也不小可是也是听着有杨秉的名声所前来,而且售价也很低自然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


    而文彦博却是从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未尝不是体现了杨秉在这民间的民心。


    那一日在茶坊之中听起杨秉的那一番话,心里也是颇有所得,在看到了“杨学”的正统学说,摒弃了那些被歪曲的东西,原来并非离经叛道,并没有脱离圣人的学说。


    若是将来他能够入朝为官,能够跟随这样的人,想来定然能够一扫如今朝廷之积弊。


    如包拯和文彦博这样的人,即使如今还未为官心里装的都是忧国忧民的思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