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将被众人高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种程度的威胁杨秉岂会放在眼中,莫说是一个失了势的宗室,就是朝廷政事堂相公在当前,他也要拆了这清莲池。


    这杨秉虽然向太后请了旨意,凡是阻碍河务皆由自己独断,这权力看似仅限于阻碍河务这一方面,可牵涉的人和事却无法把控。


    所以刘娥看起来是放权,可就像是操纵风筝一样,这根线得必须把控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眼线很快就将此事禀告到了宫里,此刻的刘娥正在延福宫,与一位妇人言笑晏晏。


    在此事宫中的内侍立刻禀告了杨秉的所作所为,那位妇人是一个有眼力见的人,知道这个时候定然是有要事处理。


    于是在内侍退下去后,妇人起身行礼道:“太后如今时候不早了,我便先告退了!”


    刘娥笑着颌首,待人离开后脸上又是那一副没有表情的模样。


    “传我的旨意,不得拆除径王府中的清莲池!”


    得到了命令的宫人也立刻退了下去,径王当初争抢皇位无果,这件事情当初她也是知情之人,对于径王她的心里自然并无好感。


    可依旧下令不得拆除清莲池,这得令的宫人也一时有些摸不清太后的想法,不过太后的决策不是他们一些内宦可以插手的。


    而在惠民河的清莲池,两相对峙杨秉支使那些衙役去拆清莲池,可那些衙役官吏却因为碍于径王府的威势,却站在那里不敢动弹。


    那长随依旧是色厉内荏的看着杨秉道:“杨待制,我今日说了这清莲池你拆不了!”


    杨秉见其余人没有动静面面相觑的模样,杨秉踱步来到了衙役的跟前,抢过了其中一名衙役手里的工具。


    衙役不敢有任何的阻拦,只是低着头毫不费力的手里的工具就脱手而出。


    有官员站出来行礼说道:“都监这清莲池拆不得,您此举会得罪径王的!”


    有一人站出来了,其他的官吏和衙役纷纷劝阻道:“还请您三思而行,此事不可行啊!”


    这世上岂有简单易行的道路,当初他不会退如今更是不会退。


    他就站立在那里,明明与众人一样站立的高度,可在其他人的眼中这个身影像是站在高台之上,俯瞰着所有人。


    他没有义愤填膺的去指责众人,而是从身上解下了一张卷轴,慢慢摊开说道:“你们来看看吧,惠民河宽八丈,径王的青莲池一段就占去了七丈三尺,你说河水怎能畅流,遇到大雨,汴京怎能不成灾?难道径王的私欲就胜过了这天下百姓的生死吗?我杨秉今日就不相信这世上就有这样的道理,即使罢官免职这清莲池我也得拆,骨梗不顺如何饮食?”


    如果喉咙堵塞住了如何能够吃饭饮水,这样的比喻是生动的。


    就在杨秉执意要去动手之时,宫中的旨意来了内侍宣布旨意:“太后的旨意,这清莲池拆不得!”


    那王府为首的长随本是本杨秉的气势所震慑,可得到命令的他,立刻变得趾高气扬的起来。


    来到了杨秉的跟前,笑着说:“如何?径王的话不够份量,那么太后的旨意如何?”


    他以为这个时候杨秉总要知难而退了,可是杨秉丝毫不露怯色,内侍的旨意并没有去接,而是命身边的长随将已经写好的奏疏交给了宫人。


    原来在准备动手拆除这清莲池的时候,他就已经意料到了这一步,或者说他便想到了太后的筹划和想法。


    那惠民河的附近围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和士子,因为有衙役的阻拦是无法靠的太近,可是因为杨秉执意要拆这清莲池,这些衙役被吓破了胆,阻拦也是形同虚设。


    许多的士子和百姓走近了内围,有士子认出来了杨秉的身份,说着:“那是在水灾之中救了汴京百姓的杨待制,今日有幸相见,实在是让我喜不自禁啊!”


    一位面相憨厚的中年男子,问询道:“秀才,你们说的杨待制是何人?”


    那士子解释道:“杨待制便是杨秉杨文瑜,就是他出钱购置了诸多小舟,方才救了汴京的许多百姓!”


    这看起来有些淳朴老实的男人,听到眼前之人就是杨秉,立刻脸上眼泪哗哗的往下流,直接匍匐在地上跪地叩首说道:“三清道祖在上,菩萨佛祖当面,状元郎是一个好官,为命请命做实事的好官啊!我家中的老母还有妻儿,若不是有状元郎家中的小舟搭救,如今我们一家就是家破人亡了!”


    听到了这人的话,其他的百姓也知道了面前那站在在众人面前“高处”的那道身影,皆是跪在地上其中有感恩的声音也有哭喊的声音。


    你将这些身份卑微又纯朴的百姓,放在心上他们也会将你抬向高处,虽然你与其余人站在同样的高度,可在他们的眼中如同站立在高台之上。


    百姓因为感恩将你扶向高处,而有些人去因为敬畏将你置向高处。


    那场水灾过去还没多久,如今的人有家中失去至亲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哭干了眼泪,可悲伤过后还是需要为生计而奔波。


    而这番话像是将早已经沉寂的悲伤再次提及,让人又想起了那场苦难所以有哭喊声,还有面对恩人的感恩的声音。


    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拥簇了过来,他们抢过了衙役手中的工具,只听见有人说着:“如今状元郎为我们百姓做事情,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让他寒了心!”


    他们不知道所谓的官职,可是在他们的心里这个身影最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鲜衣怒马的状元郎。


    可是这群衙役以往面对百姓的倨傲和不可一世,在此刻只能低着头,像是一个木桩一样手里的工具就被人取走。


    有士子见到这一幕也是瞪大了眼睛,喃喃自语道:“原来这就是百姓口中的好官,将来若是当朝为官必效彷杨文瑜!”


    文人的精神追求,那清誉美名和百姓爱戴,有时候是胜过了那金银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