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世学和入世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经便是寂空涅?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


    语气澹然却有着超乎寻常的自信,立于这高山之上俯仰这云雾牵绕的山脉。


    听到杨秉的回答,老僧神色安详,双手合十低头道:“阿弥陀佛!”


    “施主有慧根,心中有佛,乃是未觉佛!”


    年前的方丈禅定功夫深厚,显然是认可了杨秉刚刚所说的这番话。


    在杨秉的眼中无论是佛学,还是道学在他的眼中都像是一门学问,不执着于斋戒、持律、诵经,也不喜欢虚玄之谈。


    看着离去的身影,小沙弥来到了方丈的身侧说道:“方丈,那位施主来庙宇貌似无所求!”


    这世人进庙上香皆是心中有所求,所以才会向菩萨上香。


    ……


    学宫的门口两侧分别写着地瘦栽松柏和家贫子读书,这乃是学宫招生的那一天他亲自落笔所写的。


    赵盼儿一眼便认出了字迹,说着:“杨郎这句话,可为当代以及后世所以贫寒子弟的激励名言!”


    后世每一个从学宫门口进入的贫寒子弟都能瞧见这句话,时时刻刻牢记在心。


    如今的学宫初立,人员并不齐备所以山长暂时没有人担任,这些教习每日的职责便是教授这些学子。


    从某种含义上来说,杨秉便是这绥德书院的山长。


    只有杨秉身边的书吏黄宝在此地担任监院,负责整个学宫的行政和财政。


    让这些教习能够专心于学问,而不是将圣人学问也卷入权利的斗争来,如今学宫虽然初建,可终有壮大之日,若是从一开始便坏了制度,到以后就无法遏制了。


    虽然分了经义和治世两斋,并没有学子愿意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用知识。


    所以只能将这些当作辅助课程加入其中,所以感兴趣的学子听起来兴致盎然,不感兴致的就是瞌睡连连。


    除去经义之外,只有两位教习可以教授,分别是农田水利,和天文历算。


    这农田水利可不是教导你下田插秧,若只是这些自然不需要让人去教导这里许多农家子弟出身的学子了。


    如朝廷之中许多的策论,都需要结合实际作出应答的建设性意见,有的涉及历算,也有涉及马政,如农田水利也自然有。


    学宫之内自然有人识出了杨秉的身份,虽然没有见过身侧的女子,可不用多想也能猜出身份。


    黄宝总领学宫的行政和财政,这是他未曾敢想过的一件事情,要知道许久前自己还曾只是一个杂吏而已,最为低级的小吏县吏。


    如今得到了知县的赏识方才能够一步步走到如今,如今的他不仅仅没有表现的志得意满,反而比起以前更加谨慎。


    和那些学宫内的夫子之间也从来没有因权势而压人,甚至有些教习因为他吏员身份心生轻视他也没有动怒。


    这读书人看不起小吏和小民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作为身处这个阶级的人也早已经习惯了。


    这学宫之内的支出,每一笔都记录的十分清楚,倒不是杨秉只相信心腹,而不放心这些招募来的教习。


    而是因为财帛动人心,身处监院需要对外采购,还有发放教习的月俸以及内舍生学子的励学金。


    他正是看中黄宝谨慎小心的态度,和精通历算的本事才会将这个位置交给他,为此在县衙内不知有多少小吏眼红。


    要知道即使在其中每贪墨一点,积累下来也是不少的钱财。


    学宫内所有的一切都讲究规矩,这都在《学规》之中严格说明了。


    “今日这是怎么了?为何所有人都要去往文庙中去!”


    江志如今解开心结,已经对于张安乐并没有嫉妒之心,且了解了对方秉性后甚至成了要好朋友。


    张安乐也是不解的摇了摇头,可是还是依旧跟着如长龙的队伍赶去文庙之中。


    这学宫的“山长”亲自授课,所以的教习也都纷纷到场,教习们或许可能看起来作为小吏的黄宝。


    可绝对不会去轻视作为官的杨秉,不是因为其地位而是阶层。


    因为能够做官都是有功名在身,那么就是真正的士大夫了。


    有宋一朝以来,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这个阶层和普通人之间有着跨越不过的鸿沟。


    这些学子都有序的落座了,众人抬头方才看见台上之人的面相。


    有些人表露的十分激动开心,可是却不敢发出声来,主要是平时教习的戒尺让他们有了深刻的记忆。


    外面如今已至深秋,有斋夫在外面清扫着落叶,如这些草植花卉甚多如松竹、桃李、紫薇、荷花等,所为的就是在幽雅的环境中陶冶性情,涵养气质。


    一声磬响,这堂课方才真正的开始了,其他人的桌上皆摆着书籍,唯独杨秉手中空无一物。


    远远处赵盼儿就在那里观望着,众人也都知道其身份,也都是敬而远之。


    恍若开着的一朵青莲立在那里,清新脱俗而又澹雅。


    听着杨秉的讲课声,底下的学子都听得十分仔细,没有一点的动静吵闹的声音。


    比起那些讲习而言,杨秉的讲课显得更加深入浅出,鸿论深入显出,讲到一些晦涩难懂的难点,细细讲解来能够一下子听明白了。


    而那些讲习则是惊叹于杨秉的博闻强识,能够做到没有任何偏差。


    在这些学子还在想着通过经义词章考取功名,然后做官有了荣华富贵之时。


    他灌输了另一种念头,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理念。


    他看向台下的诸多学子说道:“我希望你们做到不囿成说、不断超越、与时偕行,不要做那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天崩地解,落然无与我事”的陋儒!”


    底下有人起身问道:“山长,那自当朝以来也有贪赃枉法的官员,他们也是久读圣贤书之人,那是因为他们当初便是汲汲于功名的读书人吗?”


    正是张安乐,而杨秉对有所提问的学子也是十分满意。


    笑着说道:“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在读书求学之时,也有怀救世济民之念的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