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最大地方官--巡抚(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 而朱允?设置的巡抚,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方一把手”,统管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朱元璋“分权”玩得溜溜的,将一省大权分为三块,看似精明无比,彼此制衡,可问题是,三个和尚未必有水喝啊。
山西移民,不仅事关布政使司,还事关都指挥史司配合,说不定还会闹腾出来一些案件,又会牵扯到按察使司,到时候一团糟,谁都不服谁,如何处置?
山西距离南京两千多里路,正常来回出趟差,时间单位都是“月”,若是凡事就要请示,来回折腾下去,别说今年完成移民,三五年也未必能完成。
必须有一个人去坐镇山西,全权负责,统揽所有权利于一身!
作为皇上,自是不希望有如此大权的官员出现,但这是当下唯一的办法。
朱允?只有控制好一点,即巡抚设置,只能由朝廷重臣担任,事情完成之后,巡抚回朝廷继续当官,不久留地方。
茹?深感朱允?的信任,跪地道:“臣定不辜负圣上恩典!”
朱允?凝重地看着茹?,嘱托道:“切记一点,此番移民与太祖时移民大不同,朝廷不强制移民,不可刀兵加民,但朕需要移民五十万,具体如何把握,你要有分寸。”
茹?知道问题棘手就棘手在“不强制”这三个字上,但事已至此,只能一步步来了,即使是磨破了嘴皮子,自己也要说动五十万人搬家!
“臣有个不情之请。”
茹?道。
朱允?好奇地看着茹?,道:“讲。”
茹?直言道:“臣领兵部时,杨荣曾多次给臣推荐杨溥,称赞此人为人谨慎,朴素正值,越是混乱时,其越是冷静。眼下山西之行,正是用人之际,臣请调翰林编纂杨溥一同前往。”
“哦?”
朱允?打量着茹?。
怪不得这个家伙没事的时候总往翰林院跑,原来是摸杨溥的底了。
从另一方面来看,茹?也有着对杨荣的欣赏与保护。
以茹?的身份与使命而言,他即使是提出让杨荣一起去山西,朱允?也会同意,但他并没有,而是选择此时还是“抄写员”的杨溥。
原因在于,杨荣在兵部刚刚站稳脚跟,若突然被调出去半年多,回头同僚关系生疏了,你谁谁,他谁谁,不清不楚,那对杨荣的未来并没好处。
当官需要资历,资历都是熬出来的。
况且杨荣善兵事、谋大局,去山西又不是打仗,自然不需要带杨荣一起去。
“既然茹爱卿点名让杨溥一同前往,那朕若是不同意,岂不是太小气了。擢升杨溥为刑部员外郎,去山西历练吧。”
朱允?知晓杨溥的本事,只不过他与杨士奇、杨荣都一样,此时还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可以支撑他们立足于朝堂高位。
老一辈还没退休,新一代还没成长起来,属于他们的时代,还需要耐心等一等。
朱允?不想揠苗助长。
“夏爱卿,移民钱粮筹备如何?”
朱允?询问道。
夏元吉严肃地回道:“有条不紊,保证在秋收之后,能满足五十万人口一年口粮。”
朱允?深知夏元吉承受的压力,此时的运河还不通畅,向北运输粮食很是困难,便指示道:“若有压力,可协调五军都督府,借调济南府、北直隶等地部分军粮。”
夏元吉没有拒绝朱允?的好意,领命退至一旁。
朱允?刚想从山西移民之困,转移到会通河一事上来,还没细说两句,内侍便来通报:“魏国公求见。”
“让他进来吧。”
朱允?知道徐辉祖没事不会轻易入殿,没有拖延。
徐辉祖见几位阁臣都在,连夏元吉也在,便知这是在议论政务。
“皇上,浙江都司来报,两日前,象山钱仓千户所与倭寇大战,以死二百一十八人,伤四百人的代价,全歼倭寇七百余,象山钱仓千户所千户易绍宗壮烈殉国。”
徐辉祖将文书高举头顶,沉痛地说道。
“砰!”
朱允?拍案而起,怒目而视,咬牙道:“倭寇!”
解缙见此,连忙说道:“倭寇是豺狼畜生,绝不可信,也不可妥协,臣请命加强沿海卫所,扩大水师规模,以求彻底铲除倭患!”
郁新、黄子澄等人顿时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解缙虽然没有明说,但任谁都听得出来,他在暗指三人修好日本一事,并借此树立自己在内阁中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