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第三百一十章 自由奢华的汴梁40撸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撸猫和撸老虎有什么区别?至少苏叶没分出明显的不同来,都是毛发柔软顺滑,摸起来软绵绵滑溜溜,舒服极了。


    刚开始被抱起,它极其不老实,翻滚着身体想要挣脱束缚,后来发现被摸得舒服,就开始软踏踏趴着,嘴里发出“呼噜呼噜”的气音,似乎在撒娇,又似乎催促你继续不要停。


    苏叶被逗笑,抱着检查了一下指甲和牙齿,见没什么威胁性,就让人送来生肉喂它吃。


    嘱咐下人好好看顾,尤其防着它伤人,老虎这种生物,如果爆发第一次凶性,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绝对一次都不能有,因此在养的时候得小心一点,不能刺激到它。


    如果真的发生意外,那当然是以人命为主,然后把这只老虎放逐山林吧。


    在玉英园待了两天,苏叶检查了一下账目,发现没有问题,就回了汴梁。


    给展昭送了一个口信,随即带着柳金蝉出门,去拜访那些江湖势力和结交的官府人员。


    不一定要他们做什么,而是只要他们不做什么,柳金蝉的生意就能很好的经营起来。


    不愧是顶流网红,又长期和各色人打交道,锻炼了柳金蝉的高情商,苏叶只需要居中介绍一下,接下来她就能自己和人热情的攀谈,然后和人家达成合作。


    等到两个月后她们回到汴梁,柳金蝉已经顺利的找到出海的商队合作,让他们帮忙带海外种子回来,还和几个地方的官府协商好,租赁十年土地,并雇佣当地无地的农民帮忙种田。


    各级官衙都有土地,里面种植的粮食,作为当地官府一部分收入,用以维持官府的运作。


    这部分挂在官府名下的土地,往往都是上等良田,产量相比其他土地,要好得多。


    往年,这些地都是租赁给当地佃户的,土地的产出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归佃户所有,一部分用以交税,最后一部分充入府衙府库。


    当然了,后两项都是当地官府征收,但作用不同,作为税收的那部分,是会按比例上交上级府衙,剩下的才能由当地官府支配。


    而充入府库的那部分,就直接是当地官府的收入。


    因此官府田收入好的话,当地府衙上上下下,都能过个肥年。


    但种地要看老天爷的脾气,想要年年风调雨顺,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这部分收入是不稳定的。


    而柳金蝉和府衙签的契约是,每年给官府缴纳多少银钱,用以租赁那些土地,这样府衙就能做到旱涝保收,不用再担心遇上气候不好,或者水灾旱灾,就没了收入,反而要救济那些佃户。


    毕竟也算是为官府做事,如果这些佃户都饿死了,那官员的考评上,一定是个大大的差字,别说升迁没希望,更有可能降级。


    因此,就算是为了面子工程,这些租赁官府土地的农民们,都得安安稳稳活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租金更高,佃户们也更愿意租赁官府田,而不是那些地主富商的地。


    因为遇到灾年,能有个保障。


    对于这些佃户,柳金蝉采取了雇佣的模式,把他们从无产的佃户,变成了农场的工人,每月给他们发工资。


    这样无论收成如何,他们都不用担心没钱吃饭,只要认真努力种田,好与坏都是柳金蝉承担。


    这对佃户们而言,更是旱涝保收的好事,他们自然愿意。


    至于柳金蝉,或许前期她付出的成本高一点,给官衙的租金,和给佃户们的工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租肯定比买要便宜的多,另外,她想要短时间购买大量的上等田,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也需要有雄厚的背景。


    资金苏叶不缺,但这么买地太惹人注意了,毕竟是皇权社会,人赵氏宗族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柳金蝉只是想做生意,并不想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偏偏她要种的是大宋没有的作物,不可能让靠地吃饭的农民不种粮食,改种这些新作物,即便柳金蝉承诺收购,甚至和他们签订契约,那些农民也不可能愿意。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谁知道新作物要怎么种?


    即便知道方法,但第一年种,想都不用想收成肯定很少,毕竟没有经验。


    在不识字的情况下,农民们靠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积累,而新作物很明显没有这种优势。


    让柳金蝉一个个村子走访,教导他们该怎么种,也不现实。


    高效的方法只有集中种植和管理,为了短时间内铺开,而不是一点点育苗,需要的土地就得多,并且还得是上等田。


    因为上等田的肥力足,在育种的过程中,能减少许多问题,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种苗。


    柳金蝉要做的生意,并不是卖这些新作物的果实,比如玉米,不是弄到市面上卖给人吃,而是卖玉米苗。


    她的目标客户是那些地主,和农民只能依靠那些土地,不敢随意改变不同,地主拥有更多的土地,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容错性。


    他们在见识新作物的好处后,比如玉米的高产,是可以匀出一部分土地来试种的。


    如果种得好,他们能获得更多收益,要是不行,也只是损失一些,大不了今年的收成低一点而已,不伤筋动骨。


    这就像资本家投资和普通人投资,有着本质区别。


    别看资本家拿出了一千万来试水,但他拥有几个亿,这一千万亏了也就亏了,不会多心疼。


    但对普通人而言,他拿出二十万,但这是他全部的财产,亏了就倾家荡产,甚至还可能背上负债。


    相同的道理,很多人觉得那些乡下老农顽固不化,明明是为他们好,偏偏不领情。


    但这却是他们生存的智慧,稳定能抵抗生活中未知的风险。


    不确定性带来的可能是高收益,但大概率是一场灾难。


    柳金蝉和太多农民打过交道了,即便时间跨度上千年,但人思考的东西都差不多。


    相比之下,现代农民抗风险能力更强一点,一年出错,还不至于饿死,因为有强大的国家背书。


    但到了大宋,今年没收成,今年他们就有可能饿死,甚至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


    所以他们努力维持现状,而不是锐意进取,以至于平添更多风险。


    正因为懂得这些底层逻辑,所以柳金蝉一开始的目标就是那些地主。


    至于更需要帮扶和合作共赢的农民们,其实没人是傻的,当他们看到本地地主都去种,他们自然会知道那些是好东西。


    等观望了一两年,也摸索会了种植方法,他们自然而然会跟从。


    就像皇室是贵族的风向标,地主也是那些农民们的风向标。


    而想要和地主们达成合作,很简单,他们也有自己学习的对象,比如当地望族,比如官府,比如那些江湖势力。


    而这些,正是苏叶带着柳金蝉搞定的关系网。


    这样一来,所有的链条都打通了,和船队合作,让他们帮忙带来新作物的种子,在几个专门选出来的县里种植培育,然后卖给周边的地主。


    等到他们都种植上了,再向整个大宋扩散,与此同时,许多农民看到了新物种的好处,又有柳金蝉派人收购,运到其他尚未种植的地方去贩卖。


    很多农民都会纷纷效仿,可能他们买的量不多,但架不住基数大啊。


    这样一来,柳金蝉光是卖种苗,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再加上成熟后倒卖果实,又是一笔大收入。


    毕竟那些作物,并不适合所有地区,只有一部分地区能种,其他地方不行,所以倒卖必不可少。


    而这还是长期能做的生意,越是到了后面,就越是变成大宗贸易,毕竟种植的人越来越多,数量就越来越大。


    而柳金蝉是提前布局的,即便其他商人看到了机会,加入进来,也竞争不过她。


    再加上苏叶已经打通的运输线,从源头到运输到铺货,几乎没有阻碍。


    这要还不成功,那只能说,柳金蝉不适合做生意。


    当然了,计划只是计划,需要柳金蝉努力去实现,回到汴梁后,她立刻整顿资源,带着苏叶帮她找的武林高手当保镖,去一步步安排了。


    整顿土地,培训佃户,和当地势力商谈合作模式,去港口迎接新作物等等,几乎忙得脚不沾地。


    当然,在出发之前,柳金蝉也没忘了去看望一下未来的大腿,表哥颜查散,告知他自己的去向和目标。


    颜查散住在白家,白玉堂自然也在,得知这个曾口出狂言,要招赘自己的姑娘,回来几天又要离开,未来几年很可能都不会回汴梁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内心深处还有一丝不自在。


    原来,柳姑娘只是说说而已啊,啧,亏他这么在意,还躲着人家。


    白玉堂觉得面上有点挂不住,在柳金蝉对自己笑着告别的时候,别扭的轻哼了一声。


    柳金蝉自然不知道,白五爷那隐晦的小心思,在她看来,那晚招白玉堂入赘的话,也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而已。


    当时只有她和貌似知道她底细的苏叶在,所以两个女生之间,说一句调侃般的玩笑话,哪里需要在意。


    然而她哪里知道,屋顶还窝着一只锦毛鼠,把她的玩笑话全部听进去了,还记在了心里,感觉别扭的同时,又觉得这姑娘可真独树一帜,果然是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