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第两百三十三章 悠闲的庄园主生活2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苏叶和拉普多俱乐部抽调走所有资金后,德国甜菜股票的热度一下子就凉了下来,甚至还降低了两个英镑每股。




    这让某些人产生了警觉,开始认真打听消息,想知道德法打仗是不是真的?


    然而打听来打听去,就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


    有一半人坚决认为,这肯定是真的,毕竟德国那边已经在筹备军队,购买武器了。


    也有一半的人认为是假的,他们从来没听过这方面的消息。


    也有人想到找德国和法国那些贵族打听,是否有这回事。


    得出的结论都差不多,并没有一个很确凿的答案。


    原因也很简单,法国人也不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是怎么想的,但他做出的决策却不是假的,训练军队,加强武器制造和研发,以及筹措军费等等。


    这放在有心人眼里,就是要打仗的证明。


    而皇帝陛下身边的人对此讳莫如深,什么也不肯透露。


    德国那边呢,动作就更明显了,一直在征兵呢。


    就这样的情况,你敢说不会打仗?


    因此更多人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没有撤出,反而加了一把火,购买了更多的股票。


    同时,他们还在报纸上大力宣传,有关于德**备的情况。


    比如他们的武器不差,但海上没有实力,肯定会被封锁海岸线。


    比如德国和邻国的关系不好,像是荷兰,比利时等就不会帮忙,说不定还会等着看德国的笑话。


    但德国的粮食勉强供应,即便是打仗,也能坚持几年,唯独糖,德国的维度高,而甘蔗无法在德国生长,他们只能依靠甜菜榨糖。


    参考一下英国人对于砂糖的依赖就知道了,他们哪一天离开得了糖?


    如果没有糖,简直一天都活不下去。


    这个年代交通没有那么便利,虽然同在欧洲,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去过德国的。


    不说普通人了,就是那些乡绅,又有几个离开过不列颠岛的。


    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德国和他们一样无法离开糖,事实上这种说法不准确,但也有七八成可信。


    德国人也需要糖,即便普通百姓不需要,上层社会的贵族们却忍受不了没有糖的日子。


    因此当数量下降后,砂糖的价格肯定会节节攀升,德国甜菜的股票再一次迎来增长。


    苏叶在翻报纸的时候,敏锐发现了不对劲,和她之前做的隐晦报道不一样,现在大部分媒体几乎是明示了,大肆报道德法一定有战争。


    完全没影的事,却被人说得煞有其事。


    这一定是有人意识到了不对,然后将计就计,打算把德国甜菜的股票再炒热一点,好从中牟利。


    苏叶不得不说,这人实在敏锐,居然想要在她的基础上,跟着收割韭菜。


    但苏叶哪里会让他这么干,再这么炒下去,入场的就不是资本家,而是普通人了。


    毕竟每天在报纸上都看到股票又涨了多少多少,那些购买股票的人得了多少钱,谁能忍住诱惑。


    但这种事,对于普通民众,即便是那些中产阶级,都是倾家荡产的陷阱。


    苏叶立刻提起笔,写了一篇犀利的报道,分析了这支股票的虚高是不正常的,肯定是幕后有人推动,就为了收割大家的钱包。


    她还一五一十分析了自己之前用的手段,以及现在背后之人用的方法,提醒大家警惕。


    她把自己做的事都栽赃到这个人身上了,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同时也给俱乐部成员再开了一次会,告诉他们要保密,因为要是被人知道他们现在有这么多钱了,就会有人打他们的主意,然后烦得他们再也没时间做研究了。


    这些一心沉浸在科研中的人,对其他事都不敏感,但说到会打扰他们的研究,当即警觉,表示自己什么都不会说。


    当然,也不是没发现苏叶目的之人,但能发现就说明他们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如果这件事曝光,对俱乐部会是一个大麻烦。


    因此他们也会选择闭嘴,反正好处拿了,省下口水又有什么不好。


    那篇文章做了加急,第二天就在《大英外交报》刊登出来。


    因为之前的粮食危机事件,以及上面时不时刊登国外有趣的新闻,尤其是国外王室的不靠谱,让伦敦人民喜闻乐见。


    在购买报纸的时候,他们下意识也会购买一份《大英外交报》。


    毕竟这报纸又好玩又有用,不是纯粹的看热闹,读起来又有趣,那何妨读一读呢。


    因此《外交报》很快就打响了名声,成为了继《新女性报》之后,又一快速崛起的报纸。


    当然它的销量远远不能和《新女性报》相比,收到的稿件数量也差一大截,还是需要苏叶这个主笔人时不时提供观点新颖的稿件。


    但毫无疑问,它已经在民众心里奠定了特有的形象,新鲜,有趣,真实,站在民众的角度,关注外交和民生。


    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相信了这份报纸是为了大家好,因此对于上面登载的,有关于德国甜菜股票虚高的假象,也没有丝毫怀疑。


    很多原本被报纸鼓吹,弄得心痒难耐,想要借此捞一笔的人,也冷静下来,打算再观望观望。


    只零星几个不信邪的人,依然大把买入股票,可更多的人还是迟疑了。


    而这一迟疑就带来了连锁反应,幕后推动之人意识到不好,立刻决定抽身,打量抛售自己手里的股票。


    他不是一个人,而是联合了好些商人,共同炒热这支股票。


    那些有关于德法两国打听来的消息,也是他们放出去的,甚至他们有手段有人脉,把事情做的真真的。


    有多真呢?


    就连德法两国的贵族都相信了,甚至还有人暗暗做了准备,打算跑到英国或其他国家避难。


    可见他们的能量和实力,手上的股票自然不少,他们一抛售,价格呈断崖式下跌。


    第二天原本21英镑一股,直接跌到了16英镑。


    第三天跌到了12英镑,大量股民反应过来,也快速抛售,这更是加剧了股票的下跌。


    第四天直接到了7英镑,要不是交易所到点要关门了,还会跌得更惨。


    第五天苏叶拿出了五十万英镑购买股票,阻止了这股颓势,让股价稳定在7英镑的价格。


    她这么做是为了那些普通股民们,给他们一个机会,套现离开这个注定崩盘的股票。


    但这点钱,也只够让下跌的趋势暂缓一天,也就是说,第六天如果他们还没有果断把股票卖掉,那赔本是必然的。


    原本1先令7便士的股票,7英镑卖出去,有些人已经赚了,而在价值更高的时候购买股票的人,7英镑也不会让他们彻底亏死,算是苏叶这个始作俑者一点小小的补偿。


    当然,如果他们贪心不足,还抱有侥幸心理,那就不能怪她了。


    毕竟资本博弈,从来就是血腥残酷的,一秒天堂,一秒地狱从来不是说说的。


    说到底,没有那个金刚钻,就不要拦瓷器活。


    没那个本事,就不要想着发那个财,踏踏实实赚自己能赚到的钱,然后一点点积累,也能让自己越过越好。


    毕竟这是一个腾飞中的国度,但凡你努力一点,机会还是很多的。


    就像她设想的那样,第六天更多人抛售股票了,而且是散股,大部分股民已经反应过来,不可能再有机会了,再不卖掉,他们会赔得裤子都不剩。


    好在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些套路繁多的运作手段,像什么贷款买股票,杠杆之类的。


    赔了也只是赔掉身上的钱,而不是欠下能压垮一切的巨债。


    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连着三天的大跌,直到每股变成了两英镑。


    苏叶立刻抽掉了俱乐部那部分用来购买德国甜菜股票的资金,全都注入到这个市场里,一下子就稳住了股票下跌的颓势。


    她不能让股票再跌了,再跌下去这支股票就要退市了,她可不想只做一锤子买卖。


    好几百万英镑砸下去,股票的价格不再下跌,反而上涨了一点,但涨幅并不明显。


    之后的两天,有人试探着卖出股票,发现价格纹丝不动。


    这是有人托底啊!


    难道是德国政府?


    他们正在大力推广甜菜榨糖的技术,也是不想砂糖这样重要的物资被人卡脖子,所以他们不会任由股票直接退市的。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股票不用卖了?可以保留一部分?


    很多人都这么想,于是他们想要观望观望。


    而在他们游移不定的时候,苏叶再次出手,把剩下的五十万英镑又投了进入,让原本就不怎么动的价格,硬生生涨了一点。


    现在每股变成了2英镑3先令9便士,股民们似乎有了信心,不打算再卖了,毕竟有一国政府托底的股票,怎么想都不可能再下跌了,说不定以后还会涨。


    而显然,苏叶要的就是他们这种想法,趁机又在报纸上报道了一篇关于甜菜对于德国的重要性。


    这下子,德国甜菜的股票彻底稳住了,之后的半月,在2英镑到3英镑之间浮动,有涨有跌,看起来就像是一支正常的股票。


    与此同时,德国那边不知道是不是也了解英国股市发生的事,居然在这个关头,发表是一份关于德国甜菜产量的报告。


    报告上显示,德国甜菜今年大丰收,而且他们新培育的甜菜,含糖量高达11%,虽然比甘蔗的17%还差一点,却也没有差的太多。


    这份报告给了股民们莫大的信心,他们不打算卖掉这支股票了,而是像《大英外交报》上写的那样,长期持有,毕竟有德国政府托底,未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看着彻底稳下来的股票,苏叶微微一笑,然后加班加点的写研究报告。


    既然已经说了是一项有关于股市的研究,那么就不能说话不算数。


    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苏叶写出了长达一千页的研究报告,然后根据这个,出了一本名叫《天堂与地狱相邻》的书,说的就是股市最近发生的事。


    书里深入浅出的分析了这次德国甜菜股票发生的事,把股票相关概念普及的同时,还说了各种后世研究出来的操纵股票的方法。


    里面的相关案例都是后来的真实事例,而且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简直比侦探小说还波云诡谲,精彩纷呈。


    初稿第一时间分享给了俱乐部其他人,看得他们目瞪口呆,热血沸腾,又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不知道这都是后世真实发生的,只以为是苏叶一个人想出来的,不由敬畏万分。


    上帝,怪不得她能赚那么多英镑,这是何等天才的大脑,何等缜密的思维,何等厉害的计算方法。


    谁能想到呢,光是凭数学,就能在股市里翻云覆雨。


    这让他们一时间都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苏叶乐见其成,并与他们分享了许多数学著作。


    有不少就是她在福尔摩斯世界研究的,也有她搜集的,更有上个世界东方古国的成果。


    她把这些资料都放在了俱乐部里最隐秘的一间房间,只有解开她出的某个数学难题,才有资格进去翻阅这些资料。


    当然了,这些难题是她根据当前数学研究水平制定出来的,只要他们学会了,然后懂得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总能解开一两道的。


    苏叶也乐意他们去挑战,去学习,因为数学是大部分学科的基础,要做研究,对数学不了解怎么行呢。


    与此同时,她也找到了更多的乐趣,那就是为俱乐部打造更多的安全屋。


    这些屋子不能住人,但存放的都是她空间里有的,或者默写下来的资料。


    而安全屋的设计和建造,是她根据上个世界朱停那里学到的机关,以及后世密室的制作愿意,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世界相当安全了。


    当然了,如果有福尔摩斯那样的天才,而天才又愿意去研究密室开启方法的话,也不是绝对安全。


    可这样的天才得到资料了,也不是一件坏事,不是吗?


    毕竟天才都傲气,见到自己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能忍的住不去研究?


    而只要他们研究了,能忍住不去炫耀?


    别傻了,在夏洛克身上,苏叶充分见识了什么叫做天才的炫耀之心,那是一刻也等不得。


    就像夏洛克,一旦想通了案件的关键,就一定要和苏叶或者华生分享,即便是半夜,也要把他们叫起来听他讲,简直任性到了极点。


    可不让他这兴奋劲过去,他就会一直喋喋不休。


    所以苏叶不相信有哪个天才还保持谦逊低调,又不是华国那些被教导中庸之道长大的天才们。


    只要他们炫耀了,愿意分享了,就是一种传播知识的方式。


    苏叶从不吝啬把这些资料给人看,那些挑战的题目也不过是在挑起他们的胜负欲而已。


    另外这些资料相比于目前的科学水平,也确实是先进了不少,如果不是认认真真学过,还真看不懂。


    那么他们看到了也没有意义,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关卡。


    而这也给俱乐部与苏叶自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给她塑造出更加高深莫测的形象,让俱乐部成员对她更加敬服。


    研究报告俱乐部保留了两份,一份公布出去,一份提交给政府,想要引起他们的重视,进而规范证券交易市场。


    如果是以往,她的报告不会得到任何人重视,但现在不一样,她身为《大英外交报》的主笔人,已经是公认的天才,对政治有深刻的剖析。


    再加上报纸上已经提前预热了,就连普通民众都知道正规化证券交易的重要性了,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于是这份报告层层递交,最后到了国王陛下手里。


    国王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对于经济,也只了解一个粗浅的概念,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