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梅东来装得太像了, 连周扬都给骗过去了。

他甚jsg至还关切地看了眼梅东来,又给续了些水。

  杨记者真以为梅东来嗓子肿了,这种情况她就算想多问几句也不好再问。

再说她本来要重点采访的人就是陈凝, 所以她重新看向陈凝, 跟陈凝说:“小陈大夫,那你当时也是在的, 对当时的情况肯定都了解。

我现在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 你来替这位梅大夫回答一下,也是可以的。

”  陈凝也只好说:“可以,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 我知道的肯定会配合。

”  这时候走廊上有不少人都知道了, 《临川晚报》的记者来采访小陈大夫了, 这可是大事啊,一般的大夫怎么可能会有记者专程过来采访呢?  消息传得很快,好几个大夫从办公室里出来, 向这边张望。

斜对门的孔大夫走到门口向里看了几眼,然后他就看到,卫生局的杨主任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了。

  他打算跟杨主任打个招呼, 杨主任却朝他“嘘”了一声,示意他别说话。

  孔大夫只好住了嘴,心想这时候打扰记者采访小陈大夫确实不合适, 他就什么都没说。

  杨记者以前也采访过陈凝, 她知道这姑娘反应快、思维清晰、口齿伶俐,像这种采访对象, 是杨记者最为喜欢的那种。

因为这姑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够, 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她这个记者想要的答案。

  杨记者来之前就准备了一些采访话题,见陈凝愿意配合, 她自然高兴,她就说:“焦小芳的母亲向我们反映情况之后,我们特意对小陈大夫你和这位梅大夫的情况做了了解。

我们听说,你们到目前为止,已经对五位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而且治疗的效果很不错。

那是不是说,精神病的治疗有望在中医方面获得突破?”  听到这个问题,陈凝微微皱起眉。

她知道,这时代出过放卫星之类的新闻,曾出现过小麦亩产二千多斤,甚至早稻亩产三万多斤的夸张报道。

这些报道严重偏离事实,被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各地群众都争相效仿。

然后大家一起弄虚做假,曾一度形成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闹剧。

  她对这杨记者印象很不错,现在那种夸大事实的闹剧也大为减轻,但出于谨慎心理,陈凝还是果断地说道:“杨记者,不是这样的。

精神病并不能在中医方面获得突破,这件事绝对不可以夸大事实,免得让一些精神病人或他们的家属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  “我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正视这个现实。

事实上,精神病的治疗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不久的将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  “很多心理上或者大脑器质性病变以及其他方面的精神病,我们中医也是没办法治疗的,这是客观事实。

”  “至于我和梅大夫所处理的那几位精神病人,我个人认为,这些人其实不完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

他们只不过是表现出精神病的症状而已。

病因跟身体上的疾病有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比如百合病、比如少阳胆经小柴胡汤证中的一部分,比如痰、热、瘀血等因素扰及胸膈,影响到了心神,比如蓄血证等各种情况,这些都会导致精神上出现异常。

这些异常包括并不限于狂躁、旁若无人大笑大哭大闹、或者经常啼哭、总感到抑郁悲伤等等。

”  “这些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类精神病症状都跟他们身体上所患的一些疾病有关。

只要用药物或者针灸及时治疗,把身体上的疾病治好,那么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症状也就会随之消失。

”  “像这样的病人,在精神病中,只占一小部分,也是我们有望治愈的那一部分。

”  陈凝说话时,面容比较严肃,看样子她是真的不希望别人对这件事夸大事实。

杨记者瞬间理解了陈凝的想法,正是因为了解了,她心里对于陈凝的佩服便又多了几分。

  她不是没见过年少成名的人,年少成名,被人捧到云端,很少有人能保持平静安稳的心境。

  这姑娘这么年轻,就早早成名,但她却跟一些年少成名的人不一样。

在她身上,并不见半点浮躁,看上去稳稳的。

说出来的话也让人莫名觉得可以信赖。

  杨记者本意也没打算夸大事实,她就说:“哦,我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说,只有一小部分表现出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以治愈,而这些患者如果仔细诊断,其实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只不过是看着像是吗?”  陈凝点头:“大致上是这样的,如果你们一定要报道这件事的话,我希望能如实报道。

以免给一些精神病人和家属带去不切实际的期望。

期望太高,如果再度失望,会让人很难受的。

”  杨记者温和地笑了笑,说:“我明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