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辣汤与炉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r />     再在外层木棍和里层木棍壁抹上黄泥,这样可以保温,抹完黄泥之后,一个炉窑大致模型就做好了。

    当然做炉窑还少不了鼓风器,阮青黛之前在炉窑的底部留了一个长方形口,现在再用黄泥顺着口开始建一个黄泥鼓风道,中间是空心的。

    鼓风道差不多一米多就可以了,在鼓风道的前面连着一个圆形的泥圈,泥圈中间留了一个小圆口,是用来卡鼓风器的顶端。

    阮青黛又在泥圈的两边各自竖了一根木棍,在两根木棍中间横着用藤条绑着一根木棍。

    现在缺的就是用来鼓风的扇叶了。

    阮青黛从自己之前捡的柴火里找出比较宽的木头,先用刀砍成指甲厚薄的木片,这样的木片要两个。

    然后再准备一个木棍,顶端用十字方法切到差不多二十厘米左右长度。

    之前的两片木片中间留出一样长度的空隙,然后两片木片刚好可以卡进去,形成十字涡轮扇叶,这样很紧实。

    然后阮青黛尽自己最大努力又做了一个圆形的木片,圆形的直径和木片的长度要差不多大小。

    弄完圆形木片之后,再在中间弄出一个洞,和木棍的粗细大小一样,再从底部卡进去,这样一个集风盖就做好了。

    阮青黛拿木棍向着集风盖和扇叶敲了敲,让它更紧实一些。

    这时候再拿一个顺手的木棍中间凿出一个洞,再串到集风盖的下方,这个可以不用卡的那么死,因为它是要活动的。

    做好这样一个鼓风器之后,阮青黛把它拿到那个圆形泥圈里扣住顶端之后试着转了转,大小刚刚好,现在再封口。

    封口不用全部封死,阮青黛用黄泥顺着泥圈的外壁往上封,顶端留出鼓风器大小的口就行了。

    因为之前在泥圈的上边横着一根木棍,现在这个鼓风器的木棍长过那个木棍了,阮青黛先比划了一下长度,再用刀砍去多的那一截。

    再在上方横着的木棍中间凿出一个洞,用来卡住鼓风器木棍的底端,这样顶端卡住泥圈里面,底端卡住上面的木棍,整个鼓风器就被固定在泥圈了。

    为了怕两边的木棍不结实,阮青黛还专门用藤条绑了好几遍。

    再试着推了推,木棍纹丝不动,阮青黛从土灶里面夹出还有一点火苗的柴放进炉窑里面,再堆了些柴。

    阮青黛来到鼓风器这里,双手握住顺手的木棍开始上下鼓风。

    不一会儿另一边的炉窑开始浓烟滚滚,成功了!

    阮青黛兴奋的搓手,她的水缸不是梦!

    现在开始做泥胚了,阮青黛先像揉面一样揉着黄泥,时不时的加点水,说实话,做这一步的时候,她想吃包子了。

    甩开不切实际的想法,阮青黛专心的揉泥。

    揉好之后,干度差不多了,阮青黛开始把泥搓成长条,再拿一大块泥弄成圆形作为陶胚的底盘。

    底盘弄好之后,再把刚才搓好的泥条围着底盘一层一层的往上码,每一条泥条之间阮青黛都用的是木棍进行拉胚。

    因为怕失败,所以阮青黛依法炮制,做了两个大小相等的陶胚,陶胚的大小和现代的水桶差不多一样大。

    做完陶胚之后还不能直接放进炉窑,这个时候需要晒胚,阮青黛把做好的两个陶胚小心翼翼的搬到洞里的火堆边烤着,为了烤这个陶胚,她专门又去生了火。

    因为晒胚要好几个小时,趁着晒胚的功夫,阮青黛把院子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然后又背着自己刚才用来装黄泥的背篓去小溪边,放在水里冲了冲,然后又去栗子林里捡了一背篓柴火回来,上次捡的木柴经过她的造作已经快要烧完了。

    卸下一背篓的柴,阮青黛又来来回回三四趟全用来装柴火,毕竟现在用火需求大。

    把柴整整齐齐的码在洞里之后,阮青黛又去捡栗子,她现在觉得那个夹棍可好使了,所以又做了一个。

    一夹栗包一个准,阮青黛又捡了满满一背篓的栗包,直接倒在院子里晒。

    晒栗包的时候,阮青黛突然想到如果下雨自己的炉窑怎么办?

    但是突然又回过神来,这种泥干了之后很结实,除非用锤子砸它,否则不会被弄垮的,而且下雨之后再晒干就行了。

    阮青黛晒完栗包之后,又去看了看自己的泥墙,已经干透了,很结实,不过中间留的那个大窗子还没填上,原本阮青黛想的是用树叶做窗子,但现在她改主意了。

    她准备用藤条编一个,然后再编一个门,今天做成功的筐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