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梵自小与赵得感情深厚,自其遭难后又不断上书为其求情,自然被认定为“赵氏一党”。很快就被贬去官职,罚往郸州思过。

    林音轻轻搓掉指尖上的灰尘,慢悠悠道:“丞相应该有他的顾虑吧。”

    李煊的视线在林音身上顿了一下,久久没有挪开:“将军真的觉得丞相是因为所谓的大局,才打压赵得的吗?”

    林音也抬头看他,眼底带了丝兴味,“殿下觉得不是吗?”

    “赵得和陈伐都是世家后代,同样得受恩荫庇护。但前者看到了贫苦书生入仕的不易,所以提出改革,希望能停止恩荫,多留一些机会给那些寒窗苦读的举子。”

    “后者却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排除异己,不断打压忠义之士,直至老国公以爵位救子,乾国公府彻底败落。”李煊缓缓摇头,眸底冷漠,“如果这就是他所谓的诸多顾虑,岂不太过可笑。”

    林音的视线依旧落在他身上,许久,唇边弯出一抹笑:“殿下所言甚是,臣受教了。”

    李煊的呼吸微滞,眸底情绪空了一瞬。

    像是有些意外,对方能这么快被自己说服。

    “这鱼不错,”林音重新将小食盒递还给面前的人,唇边的笑意未散,“那臣就不打扰珵王殿下喂鱼了,臣还有事,先告辞了。”

    李煊垂眸接过青瓷食盒,须臾,重新叫住面前的人:“等一下。”

    林音停住脚步,侧身站在树荫下看着他:“殿下还有什么吩咐吗?”

    “远离陈伐,”李煊缓缓捏紧手里还带着余温的食盒,“他并非你看到的那样贤德良善。”

    林音微顿了下,抬手执礼:“多谢殿下提醒,臣记住了。”

    -

    待拐出鲤鱼池,走到无人处时,钟凌才忍不住问道:“赵氏一事您不是一早就清楚其中原委了吗,为什么今日又与珵王殿下提及此事,还在他面前替陈伐说话。”

    赵家遇难时,林音虽远在北疆,但依旧尽自己之力,在老国公举家搬往极为苦寒的伊州之后,及时送去了过冬的棉衣厚被和一应日常用具,才免去了赵家老小挨饿受寒之苦。

    只是林音不想太过招摇,这件事又做的极为隐秘,才甚少有人知道,靖安侯府曾在赵家为难时出手相帮过。

    林音垂手拾起衣摆,缓步踩上天禄阁前的台阶:“我只是想知道,他是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全然不理会朝中政事,只想寄情于山水。”

    还有就是,若他真的如自己猜测的那般,不甘心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甚至想有一番自己的作为的话,会不会和盛钦之流一样,选择投靠陈伐。

    不过看他对陈氏一党的反感,还有规劝自己远离陈伐的态度,至少短时间内,他不会考虑加入陈氏门下。

    “对哦,”钟凌后知后觉地明白了过来,“若珵王真的是个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废物,又怎么会对赵得之事了解的那么清楚。”

    这件事当时之所以处理的不清不楚,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清楚,赵得不可能真的背叛大周。至于没有人纠察真相的原因,则是因为赵得提出的改革,威胁到了绝大多数官宦世家的利益。

    此事朝中官员自然心知肚明,但素来不问政事的珵王又如何知晓的这么详细。

    还能说出那样一番道理。

    那在此之前,他对朝中之事一问三不知的迷茫,还有只知道诗酒作乐的纨绔,都是装出来的吗?

    是为了保命不得已为之,还是另有其他目的。

    “我之前让你查李煊的动向,有结果了吗?”林音问。

    “还没有,”钟凌回过神,立刻道,“珵王看起来和以往没什么区别,不是叫上一堆富家子弟去游园子,就是深夜与一群穷酸书生喝酒斗诗,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林音的脚步顿了一下,问:“他们都去了什么地方?”

    “勺子街的望湖坡、落花巷的四方院还有京郊的立香居,”钟凌道,“总之都是些饮酒作诗的地方,没什么特别的。”

    “其他地方我不了解,但四方院和号称掌控整个大周所有机密的听雪阁,似乎离得很近。”

    “好像是,”钟凌略想了想,“都在落花巷的西南拐角处,好像只隔了一道墙。”

    林音彻底停住,扭头看了身边的人一眼。

    “是,”钟凌一凛,几乎立刻明白了林音的意思,“属下回去之后,立刻去查听雪阁和珵王殿下的关系。”

    林音收回视线,继续缓缓地拾级而上,“小心一些,这个珵王可不像看起来这么简单。”

    不然也不会隐藏锋芒这么多年,还没有被敏感多疑的李烨抓到把柄。

    钟凌立刻点头:“属下明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