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二十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萧映宁和场上其他人这才知道这琴师竟是一个刺客,只是他还未动手便被秦归琅发现了。

    将琴师押下去后,萧映宁问归琅是如何得知对方是刺客的。

    其他人也很好奇,他们都没有在那琴师身上感受到杀气,而且对方进来时神态也没有紧张或者惊慌。

    “琴内藏剑,音色有些不对。”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佩服,而孟凛之却是问道:“既早知此人问题,为何不在一开始便出言将他拿下?”

    归琅面色不变,淡然道:“主公既请我评这琴音,我自然得听一听。”

    萧映宁闻言大笑,“那秦先生觉得此曲弹得如何?”

    “技法上乘,匠气却重了几分,未做到心神合一,有些可惜。”

    在场的人大多都听懂了他的话,这个刺客并没有把弹琴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所以秦君道了一声可惜。

    不过心里想着行刺之事,又如何能弹到心神合一。

    不久,庆功宴上发生的事传了出去,说书先生们又有了新的东西可说,什么“秦君锐眼识刺客”“秦君曲中察杀意”……一个个编的五花八门,让看官大为叫好。

    而派出刺客的人自然也得知了,顾培在听到探子禀报后,咳得撕心裂肺,嘴角涌现出鲜血,顾青刚赶紧跑过去,边喊大夫边让顾培不要情绪激动。

    顾培却是紧紧抓住了他明黄色的宽大衣袖,艰难道:“不杀秦君,定除不了萧贼!可若杀秦君……必受天下人谩骂而遗臭万年。”

    “修竹,我们败了。”

    顾青刚紧张道:“叔父,你且好好养着病,我们还没有败……”

    他说着,便愣住了。

    因为那抓着他衣袖的手松开了,在他眼中宛若慢动作一般地缓缓落下。

    “不!!!”

    ……

    顾培并没有撑过一年,便撒手人寰。

    天启王没了他,与义军对阵时处处受限,甚至手下一些人选择了叛逃转投义军。

    太乾三年,顾青刚便被逼得只能据守上京,败局已显。

    而在秦归琅的计策下,仅用两月,便兵不血刃地取得了上京。

    义军到达皇城时,城门大开,顾青刚已自绝于宫内。

    乱世的篇章即将落幕,萧映宁在京城百姓的欢呼声中登上了帝位。

    萧映宁改年号为建熙,意在为百姓创建一个安宁太平的天下。

    之后,鲁云归降,叶玄武也自北地寄来大将军印,清殷国重新归一。

    萧映宁有意封秦归琅为相,归琅却是拒绝了官职与封赏,从容归隐。

    天下人都为之震撼,秦君功绩足以拜相,达到了许多人心目中的顶点,可他却毫不为名利所动,潇洒离去……

    一时间诸多学子仰慕秦君高洁,甚至把他当做了天下读书人的榜样,常有人作诗称颂此事。

    而秦归琅回到了安阳城,有时外出采药,有时与老大夫们相聚,偶尔还去他们的医馆坐坐。

    昔日林老交给他的那本医书他早已补充完整,他还另外撰写了八册医书,每一册不只一卷,目前还未写完。

    范大夫等人得知他在撰写医书后,满心佩服,称这可是足以造福后世的大举,只可惜他们医术都不够,帮不上忙。

    建熙二年春,随着近年来一条条新政的发行,民间不再有家破人亡之景,乱世的创痕渐渐被春雨抚平。

    归琅在书房回信,窗户没有关好,一缕带着雨意的风吹入,他咳了一声,放下笔,披上了挂着的外袍。

    自从义军成功夺得天下后,他的身体便开始虚弱了,并不是因为病,也不是因为其他,就仿佛是……时候到了。

    他当初感觉并没有这么明显,只是隐隐约约的预感,但也因此拒绝了萧映宁多次请他留下的请求。

    因为他想在剩下的时间,把医书著好。

    就算书籍只能把他的医术留下三成,也已经足够。

    提笔继续写完回信,归琅知道这一趟上京之行无法避免。

    萧映宁与洪时泽欲修史书建新学,信中说除了他,实在想不到其他人能够帮忙掌眼。

    归琅将信装进信封,拿着走出了书房,准备让胡管家去寄信。

    不想,一出门便看到沈姝跪在了廊前,脸色略为苍白,“秦先生,我不小心把东书房里的一本书弄丢了。”

    归琅听到她说把书弄丢了,才想起来,他以前说过一句让她在东书房取书学习时不要把编号弄乱了,所以她现在弄丢一本书都如此紧张。

    东书房其实就是府邸的东院,里面的房间被归琅改建了,用来装书,几年前留在临祉宅子的那些书也被取回来放到了东书房,为了方便寻书,他将所有的书都分类编了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