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五)(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位秦小先生亲切得很,谈话的语气中更隐隐有佩服之意。

    “不曾想秦大夫竟如此博学,对医术的理解也着实是前无古人,令人惊叹。”

    “可惜如今时机欠佳,否则范某定要邀秦先生至寒舍长谈。”

    谈论间一人见到了愣在门口的王守德,便请他进来看那药方,毕竟王守德受李大人的命令暂时率领着他们这群大夫。

    王大夫于是进门观之,不出一盏茶时间,便看出了其中奥妙,拿着药方的手都略微有些颤抖,只道:

    “有秦先生在此,安阳城此劫必能渡矣……”

    ……

    不等到第二日,王大夫等人便连夜请示李县令,得到同意后给那樵夫用药。

    没想到那原本被断定熬不到第二天清晨的人,不仅活了下来,还开始恢复意识了。

    大夫们虽然都认可了药方,但任谁也没想到会见效得如此之快。

    这简直是起手回春,“神医”之名实在不虚。

    王大夫见此想给其他一些情况愈重的病患用药,但归琅却认为不妥。

    染病之人体质以及症状程度各异,怎能以一概全。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归琅见完了那一百二十六人,并根据他们的情况分类,拟了不同的方子,甚至连各个疗程都详细标注好了。

    众人惊叹佩服之余,归琅却发现了其他东西。

    瘟疫总有源头,安阳城条件良好,李文长又管理得当,按理说发生瘟疫的情况不大。

    若是外人带来的,瘟病应从城北渡口人流往来之处爆发才对……

    归琅取出地图,比对一番后,他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最初染病者大多居于城南山下。

    他将此发现告知了李县令,但李文长却是无奈表明他们已经派人去查过源头了,但并没有查出东西来。

    想来并不是逃过来的流民带来的,而是安阳城的居民不知道从哪沾来的这病。

    李文长和杜师爷还在说着,只不过话语变为了劝归琅不要过于劳心劳力,以免身体吃不消。

    归琅却是垂眸看着铺在桌面上的地图,图上患病居民所在地均圈了出来,这也是李县令探查过的地方。

    他并不多语,突兀地取了旁边的笔,蘸染朱砂后沿着山下的荻花河画了一笔。

    这一笔在地图上是如此地鲜艳,醒目。

    然后他放下笔抱拳问道:“李大人可有往安阳城外的荻花河上游查探过。”

    此话让李县令等人瞬间仿佛一个激灵由天灵盖而入。

    李文长当即就要亲自率人去查,却被杜师爷拦住了。

    “大人您且先留在安阳城,城内诸多事宜皆离不开您……况且此事有我与秦先生同往,定能有所进展。”

    杜师爷明显是拦李文长拦出经验了,知道怎么说才能让自己这位乐衷于亲力亲为的县令大人放弃前往。

    果然,李文长一想到安阳城内还有这么多事等着自己处理,就只能无奈道:

    “此事又多有劳秦先生了,李某在此不胜感激。”

    ……

    归琅与杜师爷带着一队人马去了荻花河边。

    此河源远流长,并不与青衣江相通,却是城内百姓主要取水之地。

    一行人往上游走去,直到出了安阳城,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时候到了午时,周边的景色渐渐变得荒凉杂乱起来。

    杜师爷伸手抹了抹额头的细汗,走到了归琅旁边,“秦先生,您要不要先歇会?”

    归琅看了眼周围已经略显疲态的众人,轻轻点头。

    衙役们在河岸边寻了一处空旷的地方,又斩了一些杂草乱枝,在此用些干粮后歇息片刻。

    休整半个时辰后,开始继续前行。

    河面吹来的风带着一点水腥气,即使隔着面巾也能嗅到。

    没有人觉得意外,这种河边常有死去的鱼虾,有腥味正常。

    杜师爷走在归琅旁边,遥指前方说道:“秦先生,我记得不远处的山下有些村镇,我们可以去……”

    “师爷!前面有情况!”

    走在前面探路的衙役跑了过来,打断了他的话。

    众人跟过去,神色微变。

    原来是河上飘着一具浮尸,看模样已经死了一些时日了。

    衙役们想办法砍下周围一根较长的竹竿,将尸体弄到了河岸边。

    归琅走上前垂眸观察,面不改色。

    “为利器所杀,已有月余。”

    这乱世山贼流寇时常有之,也只有一些城池里头才相对安全。

    杜师爷叹了一口气,吩咐人将其埋了,然后一行人继续前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