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摇头,准备向萧映宁请辞。

    萧慎的毒已经不需要他动针了,只需按时服药即可。

    与初来萧府时不同,他这一次是在书房见到了萧映宁。

    萧映宁坐在桌边给他倒了一杯茶,桌上黑白子交错,却是一副没下完的棋。

    两个棋罐都在萧映宁手边,很明显是独弈。

    归琅扫了一眼,黑子势颓,有溃败之相。

    “秦先生觉得此局如何?”萧映宁顺着问道。

    “在下并不懂棋,不过此局颇有观天下时势之意。”

    归琅将目光移开,也不管对面的人心里是何种惊涛骇浪。

    萧映宁到底是老狐狸,反应过来后,带着三分试探道:“依先生言,可见天下时势归于何处?”

    “归琅观古今之书,仅得知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萧映宁没得到想要的回答,却仍大笑,“先生所言极是,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过如此。”

    归琅不再多言,端起白瓷茶杯,宽大的袍袖随着他的动作轻摆,一举一动中尽显风华。

    萧映宁也不再藏着捏着,感慨道:“我曾与令尊得见于上都中秋宴,那时映宁仅为一介编修,常仰慕秦大人之才……”

    “不曾想君心难测,秦大人贵为太子之师,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地步。”

    归琅闻言有一瞬间恍惚,有些遥远的记忆浮现脑海。

    从喜穿白衣,面容俊美的秦太傅,到小茅草堂中给各村孩童讲课的落魄先生。

    秦于筝,秦归琅的父亲,当今圣上的老师,在生命最后关头想的到底是什么……

    归琅回想起了那一天。

    清晨时家中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父亲并不让他与妹妹靠近,所以归琅只记得其中一位客人尖而细的声音与说话时古怪的音调。

    他们来得早,走得也快。

    父亲却在他们走后在窗边站了足足一个时辰,然后他换上了那身压箱底的绣着仙鹤的鸦青色官服。

    而母亲与往日不同地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甚至把家中下蛋的鸡炖了。

    归琅还记得她对父亲说的话:真的没有退路了吗?

    他们似乎还说了许多,只是他如隔了一层雾一般,记不清。

    他只记得母亲抱着妹妹在哭,然后他眼皮越来越沉,睡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恍如隔世,三个亲人皆无声息,村子又遭了贼寇,倒是没人关心他家中的情况。

    归琅那时候心中诡异的如旁观者一般,并无悲伤地将已亡人葬下。

    后来便是遇到了林老……

    萧映宁一直在说着,忽然间却语气一变道:“先生亲人亡故皆为朝廷所逼,可有怨否?”

    归琅的思绪顿时从记忆里拉回来,闻言目光微凝。

    “萧大人慎言,近年来贼寇四起,吾父母亡于此,非朝廷之故,乃世道所迫也。”

    “那先生可愿与萧某一同改变这世道?”

    萧映宁拿捏起一颗白子落在棋局之上,野心昭然。

    “如何改变?”

    “除贼寇,驱外虏,抚民心……立新朝!”

    归琅感觉到了屋外把守得密不透风的暗卫,萧映宁还真是胆大又小心。

    抚民心,立新朝……

    他想起了入临祉时街上那热闹繁华的场景,心中微动。

    但思及远在太河的林老,归琅摇了摇头。

    萧映宁也料到了此番结果,笑了笑,“先生仍有所忧,映宁也不强求,只待先生改变主意时知会我一声。”

    接着归琅并没有与其再谈及这个话题,直到辞行时,萧映宁忽然说道:“映宁承先生救子之恩,得知先生之师为宁王府幕僚,处于危机四伏之地,若有机会,定为其博一线生机……”

    归琅抱拳谢过,这才离去。

    在他走后,管家必安急步走入,压低声音道:“大人,需不需要……”

    老管家将手放在脖子处比划了一下。

    “万万不可。”萧映宁抬手道,“不仅不能动手,还须派人打点一二。”

    “大人,秦归琅必已明晓,若泄露吾等大计该如何是好?”

    “以秦先生的为人必不会多言,若我识人不清,亦有办法。”

    秦归琅再如何智绝无双,也不过孤身一人,无权无势……

    萧映宁摇摇头,希望不会到如此地步,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

    另外一边,归琅稍做打点后便准备收拾东西。

    兴宁堂的掌柜不知道从哪里得来了消息,要死要活地请他留下来,就差以身堵门了。

    但归琅只默默看了他三秒,对方便败下阵来,转而一个劲地询问。

    问他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

    又说外面这么乱可不要到处走了哟。

    秦归琅微微摇头,他意已决。

    路线也已经规划完毕,不是按来时的原路,而是往东行,走河道北返,半个月便能直达太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