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教改各方反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长安市的教改像狂风骤雨席卷了整个长安市,各方都在发声。


教育业内人士表示:压缩招生计划不能“一减了之”。


身为长安市第六中学校长、长安市人大代表,同时又是长安市西北中学管理的负责人,王少坤一直关注着“教改”的相关政策。西北中学是一所公参民性质的学校,他也表达了把西北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愿望。


“国家为啥要求民办学校转公办学校?就是要政府承担起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实际上,全国各地的教育还不均衡,就拿长安市民办学校的数量及学生人数来说,仅一个区的民办学生人数差不多占本区总数的40%,这个比例远高于15%规定的比例。因此,就现状而言,政府没有担起承担义务教育主体的责任。从人民群众来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属于高收费。”


老师们表示,教师分流不建议“一刀切”


公参民转制,教师分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原来民办学校的教师如何解决编制问题?顶尖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普遍高于公办学校,这部分教师的待遇如何解决?这些都是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剥离义务段办学,同样影响重大,一旦实施,大量的义务段教师何去何从?现有公办学位是否可以满足入学需求?不具备公办入读资格的家庭如何解决入学问题?不解决好这些问题,盲目响应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大。”


多位公参民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不赞成对民办教师搞“一刀切”,一方面财力所限,政府不可能将所有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可能采取部分老师通过考核的方式获得公办教师编制,从而获得身份的真正认同。


长安市民办教师人数众多,仅唐都区就有2000多名民办教师,这部分人的安置需要政府妥善解决。


谈到民转公,秦省师范大学奥林匹克学校校长算了一笔账,民办学校给一名老师的投入,仅一年工资这一项投入便达十二三万元,还不算“五险一金”。此外学校还有固定资产、设施设备及水电、安保、保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及开销,可以说,投入非常巨大。民办教师分流,最有可能的是政府实行全员聘任制,这样既避免了政府财力不足的难题,又赋予学校用人机制的灵活性,打破“大锅饭”,利于学校的发展。


一所公参民学校的副校长表示,在教师分流上还需要考虑部分老师为了学校发展奉献了青春,若单纯从年龄上分流不妥,毕竟很多骨干教师都在35岁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如此多的民办学校转为公办,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财力,政府有没有这个能力是个问题。


家长们关注的是教学质量:公办学校或将借势崛起?


一些民办名校的家长担心学校转成公办后,无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长安一所中学校长同时身兼公参民学校负责人,他指出,民转公的质量问题主要是人和政策的问题。


“人的问题就是要妥善处理好我们老师的身份问题,当然,政府有多种渠道,我建议是考核选拔优先考虑为这个学校做出贡献的老师,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个身份的转变更加安心,更加自豪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最主要是教师的主人翁和责任意识的唤醒。民办学校的老师得不到公办教师的这种价值感和归属感。”


唐都区的一所直属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一些人对公办学校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公办学校受体制所限,优势不如民办学校。我觉得,民强公弱是伪命题,担心民办转公办后不再办得好是无稽之谈。在长安的高中教育里,公办学校占据绝对优势,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后,办学主要在于校长的理念。


长安市中铁中学校长在教工大会上给全体老师讲了这个“公参民”转公办政策,“这是国家教育推进义务均衡发展的好政策,也是咱们公办学校发展的机会。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减少后,学生势必要选择公办学校,选择了公办,咱们能不能接得住?所以,每个人都要发挥主人翁意识,搞好教学质量,不仅要对校内学生负责,更要为将来的生源负责。’”


省长办公室,王鸿涛拿着电话说:“马部长,大势所趋,确实没办法变通,口子一旦放开,长安的教改就失败了,这个责任我承担不起,希望您理解。”


“鸿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