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51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可大夫又不是死的,真相一直在那里,只是舆论被掌控而已。既然有孩子,大概率能排除很多不利因素。要是进了门,男人是个天阉,或者没有生殖能力,坑的可不就是无辜的女人?

    二来,夫家有了孩子,那生孩子的压力就会骤减。哪怕女人身子有毛病,也不耽误膝下有孩子备用。无论是传宗接代,还是养老送终,都是极好的。

    哎!这就是理念上的差异。

    虽然王喜凤觉得素云嫁个二婚男带拖油瓶的男人是可惜了,但总要尊重她人意愿。平儿也劝她,“以后的路,要靠她自己去走。咱们多盯着些也就是了。”

    既然不排斥二婚带孩子的,那选择范围就多了,条件也大可以往好了挑。有房子的,家里人好相处的,孩子年龄小些,最好是女孩儿,原配家里不出幺蛾子的。

    这回欠贾芸夫妇俩的人情大了。

    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素云曾为国公府的大丫鬟,规矩教养接人待物都是一等一的。王喜凤再放了她良籍,备一副嫁妆,也能风光出阁。忙完素云的事,只觉得家里又空荡了许多。王喜凤干脆让平儿搬到她的外间住着,两人一处作伴。

    随着贾府的往事渐渐湮灭,曾经庞然大物般的族群树倒猢狲散,在无数新鲜事的京中已经不配成为众人口中的谈资。

    青石巷里这低调的院子依然低调。从进进出出的仆人看,似乎有些背景。家中有子弟读书,有亲戚往来,却从没见过当家人。最开始,是因为家里有孝,常年关门闭户,不怎么跟人四邻来往。后来,便也习惯了这一家恍若隐形的存在感。

    王喜凤并没有在这里长住的意思。等贾兰考了秀才,她就打算住到读书人扎堆的泰正坊去。如今已托中人帮忙找合适的房子。手里过了明路的银子几百两,已经添了两间铺子,因没人会打理,都在放租。一年挣个十几二十两的零花,虽说远比不上从绣坊挣来的辛苦费,总是个长期固定的进项。

    都说读书花钱,又说穷文富武。

    读书一年束?也就十两出头,加上给夫子的各种年节礼,不超过十五两。学武就麻烦的多,除了夫子,还要场地马匹弓箭等,一般人还真是学不起。贾兰自幼就学骑射,身体锻炼的不错。不过如今科考也不试君子六艺,会做文章才是根本。

    王喜凤给贾兰备了弓箭箭靶等,就在前院,大门一关,随便练。这也是他日常缓解压力的主要娱乐方式。据说,他的同窗张诚也很想过来试试射箭,只家中父母怕他伤着,并不肯松口。从这也能看出文臣武将之间的差异。

    夫子说,他积累的已经差不多,过完年就可准备童子试。许多人都是十一二岁就开始考,就如张翰林家的小子,明年也会跟他一起下场。他的父亲贾珠也是十四岁就成了秀才。他资质不如父亲,学习进度也短了书香门第的公子们一大截,说来,除了空长了年纪,身板子硬实,真没多出其他优势来。

    贾家虽说祖籍金陵,但几代世居京中,已入京中户籍,并不用回金陵应考。这就省下来回奔波的许多工夫,也规避了许多不必要的风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