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官学私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巧,其实郭婉并没有门路。

    她只是掖庭女史,又怎能一句话就让太学博士收周不疑为太学生呢?

    东汉之世,太学蔚然,博士授业,学子纷至。

    郡县察举,世家子弟易入,而贫困子弟难进太学。

    依汉制,设五经策试,登科者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职。

    中期以降,私学兴起,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融。

    马融名重一时,杨厚亦以图谶、老黄之术闻名,记名学生三千之众。

    蜀中名士任安,尝入太学,后为杨厚之徒。

    马融之弟子郑玄,亦先入太学,后随马融受业。

    士家子弟,若有条件又好学,则四处游学,拜访名士,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并不拘于六经。

    例如,管宁、华歆、邴原等人所组成三人小虎队,游学四方,敬慕颍川四杰之一的陈?,也就是陈群的祖父,跟他修习私学。

    郑玄在太学,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学《京氏易》、《公羊春秋》等诸经,又学《律令》,通法律,后于马融处学天文。

    郑玄兼三家之学,自创一派,是为郑学。

    后来因为党锢之祸,大批的太学生被捕入狱,太学被废多时。

    如今,曹操在许都迎奉天子,又重新设立许都太学。

    等到日后曹丕即位,也会再设洛阳太学,博士十九人。

    魏晋的官学,以郑学、王学为主流。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除了中央设立的太学,地方官府也有建立学府。

    刘表在荆州开立学校、设学官,博求儒士,命綦毋?、宋忠等撰写《五经章句》,后定之,实为割据政权之太学也。

    南阳名士司马徽,亦被学术气息所吸引至襄阳。

    不过因为刘表对地方学士的言辞不逊,司马徽对刘表成见甚深,影响南阳名士对刘表的观感。

    益州尹默,以当地学术单一,故至荆州追随司马徽、宋忠学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于《左氏春秋》。王肃随宋忠学《太玄经》。

    交趾士燮,跟随颍川刘陶学《左氏春秋》,醉心于春秋之学。

    士燮在交趾广泛招揽学者,集结刘熙、袁徽、许靖、刘巴、许慈、程秉、桓晔、薛综、牟子等学士。

    不过,由于交州地方偏远落后,很难留下有名之士。

    天竺僧人康僧会,在士燮领交州牧时期,至交趾居住,后避居于吴,被孙权拜为博士。

    河东太守杜畿,见百姓勤农,家家丰实,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益州学术,多是杨厚和巫道传下之风气,图谶之说兴盛。董扶、任安、周舒等,皆杂经学、谶纬之说。

    总之,官学和私学齐头并进的汉末,郭婉揽周不疑于手中,将其强留许都只能让他在官学修习。

    因为教授私学的学者,她都不认识。

    没有门路,很难拜入私学学者门下。

    思来想去,还是去太学碰碰运气容易一些。

    实在不行,就自己亲授周不疑学问,她又不是不通文墨。郭婉嘀咕道。

    郭婉以替司空办事为由,暂离掖庭暴室,为自己浅放一日假。

    一起送刘先自许都南门出城后,郭婉与周不疑并肩闲逛在许都南面的里坊中。

    许都南面宫城,北面民坊较多,南边的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