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我不知道啊,薛家上来就捅了自己一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喜好如数家珍。

    原本来的就都是女眷

    ,最是顶不住这样的细节攻势。

    亲眼见到陶氏的走心安排后,众人更是瞬间就把薛定恶打人的坏印象抛到了九霄云外。

    好感噌噌往上涨。

    饶是同样身为当家主母的霍夫人,都被陶氏这强大的操持能力所折服。

    由此可见,像薛定恶和玉姑姑那样空口白话虚头巴脑的说再多都无用。

    真诚才是必杀技。

    乔九缨就被陶氏的细节杀到了。

    她既没有和尚念经似的烦着陶氏,也没像怼玉姑姑那样张嘴就攻击性拉满。

    只是客气地打了声招呼,然后乖乖坐下往嘴里塞零食。

    霍夫人观察到了乔九缨与先前大门外截然不同的反应,挑了挑眉。

    看来乔九缨是被薛家派出来的杀手锏给拿捏住了。

    那头霍夫人喝着蜂蜜水在暗自揣摩乔九缨的心思。

    殊不知乔九缨根本没想那么多。

    她只是一边嚼嚼嚼,一边琢磨怎么把薛家的零食打包带走。

    实在是太好吃了,有人懂的感觉谁懂啊?

    ……

    乔九缨一行人所在的茶亭在薛府后园。

    旁边不远处布置过的场地就是待会儿薛萤行及笄礼的地方。

    因着陶氏的细心周到,前来观礼的世家夫人们没再讨论薛定恶打人的事,早已经把话题转到了六小姐薛萤身上。

    薛萤此人,年幼时就在圈子里打出了好口碑。

    她的容貌没有乔嘉月那么出尘绝俗,反而更偏清纯。

    因此比起乔嘉月身上微微的清冷感,薛萤更显得平易近人。

    当年乔家风头正盛时,扶了霍正廷一把。

    薛家得知后,削尖了脑袋也想往上靠。

    可惜乔老夫人与薛老夫人尚在闺阁时就不对付,互相看不顺眼。

    以至于等到薛家有求于人,薛老夫人低三下四腆着大脸上门的时候,性子直率的乔老夫人鸟都没鸟,一顿茶就把人给打发了。

    此事让薛家怀恨在心。

    后来建昭帝登基,朝堂大换血,又恰逢老荣安伯亡故。

    薛家为了把乔家踩下去,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

    最终的结果,乔家的确如薛家所愿,开始家道中落。

    乔老夫人虽然猜到此事与薛家脱不了干系,但并未深究。

    一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

    二来,乔家衰败是大势所趋,新帝本就对先帝不满,他又怎可能继续沿用先帝的人。

    乔家注定是要被新帝弃用的。

    薛家无非是拿捏准了新帝的心思,并借此大做文章加速乔家衰败的速度罢了。

    不过这些事,都属于上一辈的恩怨。

    乔老夫人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她一向针对的只有薛老夫人,并不会恨屋及乌,把她和薛老夫人之间的过节迁怒到小辈身上。

    所以后来薛萤和乔嘉月成了手帕交,乔老夫人也没有加以阻止。

    她反而爱屋及乌,把对陶氏的喜爱转嫁到了薛萤身上。

    因为陶氏当年,险些成了她的大儿媳。

    这份求而不得,抓得乔老夫人心痒痒,以至于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乔老夫人都难以释怀。

    只不过这些,乔老夫人从来不会开口提及。

    毕竟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大儿媳,再把陈年旧事拿出来说,多少有些显得脑子不好使了。

    在原主的记忆中,薛萤还小的时候就三天两头往乔家跑,和乔嘉月的关系好得令人艳羡。

    原主十分不喜欢薛萤。

    每次看到最疼爱自己的祖母对一个外人好,原主就心生怨恨,嫉妒得发狂。

    落水前的原主,的确是个被宠坏了的千金小姐,刁蛮嚣张跋扈无礼,她的心思根本藏不住。

    每次一嫉妒,她就故意去针对薛萤。

    但也仅限于故意撞一下薛萤的肩,踩一下她的新鞋而已。

    然而偏偏,每次都会被“碰巧”撞见,更巧的是,薛萤总能在被撞见的瞬间站不稳。

    不是磕到脑袋就是擦破了皮。

    次数多了,疼原主宠原主的老夫人也忍不住会说她两句。

    每当这种时候,薛萤总会红着眼眶站出来为原主求情,让老夫人不要怪原主,说自己没事的。

    这让原主心中本就已经点燃的妒火烧得更旺。

    可她针对薛萤是事实,狡辩也无用。

    薛萤去乔家的次数减少,是在乔惜云死后。

    这中间有一段记忆,乔九缨总是想不起来。

    尤其是乔惜云落水死亡的过程,更是模糊得一点碎片都抓不住。

    不像是失忆,倒像是被原主刻意给忘了。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乔九缨和原主一样,一看到薛萤就不喜。

    只是原主无脑,心里藏不住事,还容易被激怒,不分场合就能对着人贴脸开大,往往到最后被利用了也只能无能狂怒。

    乔九缨就不一样了。

    单论脑子这一块,她敢说整个京都城,甚至是整个大晋王朝,她啥也不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