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落幕(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包拯道:“无妨,赵爵是见大势已去,心灰意冷,所以自己从城楼上跳下,圣上不会因此怪罪我们的。”白玉堂道:“我们若是把他抓回去,圣上碍于亲戚情面,还得费心思安置他,他自己跳楼死了,岂不给圣上省了事?圣上就算不能明着感谢我们,也不至于怪我们。”
襄阳王死了,但他们来襄阳的任务还没有结束。
赵爵死后,他的手下和兵士也纷纷投降,襄阳城城门大开,城中百姓无一人伤亡,只是受了惊,见有京城的官员来了,所以即使好奇,他们也不敢胡乱猜测,都各自回家去了。
城门开了没多久,忽然雷声轰鸣,天降大雨,雨势太急,众人忙躲进临时搭起的帐篷里,边躲雨边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襄阳王的尸首已经被妥善停放,他们既然是专程到襄阳来捉拿襄阳王,圣上自然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所以需要襄阳王的尸首运送回京城。
至于欧冶子铸造的八柄宝剑,这还要等回去问过圣上以后再作处理,不过在回京面圣之前,湛卢剑就由丁月华保管了。
圣上拿着八柄剑也没什么用,只是需要等回京之后面圣,走个流程,圣上发话,将各剑物归原主,这湛卢剑丁月华就可以带回家去了。
今天抓到了襄阳王,了却了一件大事,之后即刻就下了大雨,丁月华只感觉这些日子来的劳累和疲乏都被大雨冲刷了个干干净净,心里十分畅快。
包拯并不像她一样轻松,因为今日偶然之下审问出襄阳王可能与西域有往来,若是西域想利用襄阳王作乱,那么仅仅捉住襄阳王是不够的。
虽然襄阳王今天的言行看上去似乎与西域没有任何关系,唯一与西域有往来的只有赵臣一人,但也难保他是见自己已经没有胜算,所以故意与西域划清关系。
经过审问襄阳王的手下,他们得到了更多消息。
赵臣的母亲,据说是来自西域的一个歌妓,襄阳王年轻时与这歌妓一见钟情,但也不知他是碍于自己的身份才不将歌妓接进府中,还是对歌妓始乱终弃,那歌妓一直没踏入过襄阳王府,而是在襄阳城内独自居住。
襄阳王与歌妓相识一年左右,歌妓便产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赵臣。
襄阳王知道此事的时候,歌妓已经去世了,听说是生了孩子后身体太虚弱,又染了病,没过多久就死了。
赵臣就被襄阳王接回了府中,襄阳王认他做了干儿子,取名为赵臣。
襄阳王的手下都说,襄阳王从没去过西域,也不和西域的人打交道,放在冲霄楼地下的那些多足虫是赵臣前几年去西域之后拿回来讨好襄阳王的,因为那虫子之间心有灵犀,他就想着带回来给自己干爹兼亲爹解闷。
至于赵臣为什么要去西域,没人敢肯定,不过大多数人都猜测他是想去看看自己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土地。
但赵臣也就只去过一次西域,他似乎觉得西域不如襄阳好,再加上襄阳王不喜欢他往西域跑,所以之后他就再没去过。
把所有人都审了一遍,得到的回答都大同小异,襄阳王和西域应该是没有什么往来。
就算有,襄阳王已经死了,死无对证,他的手下也都对西域一无所知,就等回去禀告赵祯皇帝之后,由皇帝来定夺之后是否需要派人手继续调查了。
他们在襄阳停留了几天,把事情都料理好之后便启程回京了。
回到京城之后,其他事情都不急,最要紧的是所有人立刻沐浴更衣,然后跟着包拯进宫面见圣上。
赵祯皇帝春风满面地接见了他们,与其说他皇叔赵爵的死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倒不如说他是因为赵爵已经死了,所以才会这么高兴。
赵祯皇帝喜气洋洋地对包拯说道:“爱卿此次又为朕解忧,辛苦爱卿了。”
包拯恭恭敬敬答道:“承蒙陛下抬爱,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臣不觉得辛苦。”
赵祯满意地点点头,忽然叹了口气,皱眉道:“只是可怜了我那叔父。朕相信他只是一时糊涂,听信谗言,才会与朕为敌。朕本想接叔父进宫来,与叔父好好聊聊,可惜叔父年纪大了……”
他说到这里便不再往下说,丁月华等人都默默等他再次开口。
丁月华心想,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她之前从没进过皇宫,还是少说话为妙,万一哪句话说得欠考虑,惹到了皇帝,那就糟了。
听皇帝这意思,好像襄阳王只是年纪大了,在来京城的路上不幸离世,而不是自己气得跳城楼而死。
大概皇帝就是希望天下人都以为襄阳王是寿终正寝,而不是自尽吧。
包拯与皇帝又文绉绉地说了一会儿话,悼念了襄阳王几句。皇帝下令,要严格按照皇家礼仪安葬襄阳王,并且追封其为庆王。
丁月华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封赵爵为庆王,难道是“为了庆祝叔父坠楼自尽”的意思?
谁知道呢,圣上又没说理由,她也不可能直接问他。
处理完了赵爵的事,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了。
其实准确来说也不是论功行赏,怎么赏全看皇帝的心意,没有固定的规矩。
一般来说,论功行赏的时候,已经有官职的人,就升官、加俸禄,还没官职的人就赐官职,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