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四年辛苦只为粮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全本免费阅读.cc

    时间的流逝是这世上最容易忽视的力量。

    不论人们是珍惜着过每一分钟每一小时,还是挥霍着过每一分钟每一小时。

    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时间流逝的速度都是一样的迅捷无声。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不知不觉间,易承就已经在骊山山门待了四年时间。

    四年时间,易承一边做些科学实验,一边继续研究禽类养殖工作。

    多年的钻研,也让易承摸到了大规模养殖的门槛。

    如今在山门的后山处,易承建造了一座一千五百只鸡的养鸡场,还有五百只鸭子的养鸭场。

    经过不断的摸索,易承现在养殖鸡鸭的料肉比能够初步达到三比一的水平。

    每喂三斤饲料,就能产出一斤的鸡鸭肉。

    这个料肉比已经很高了,易承记得在后世,那种流水线工厂生产的鸡鸭,也堪堪二比一的料肉比。

    鸡的养殖周期是三个月,鸭子要更长一些,大概五个月左右。

    产出的鸡鸭,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的,其中大部分供给长安城的世家贵胄,小部分供给宏庄李家,对于量产的鸡鸭,长安城的众多贵族富户可谓非常满意。

    官员休沐时要吃,逢年过节要吃,请客饮酒时要吃,大规模的鸡鸭量产之后,就是可以保证长安城的禽类供应链处于稳定的状态。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长安城的经济消费。

    刘邦一开始还对易承大规模饲养鸡鸭有些好奇。

    头两年还特地来过骊山山门几次视察观摩。

    他本以为易承养殖鸡鸭有其深意。

    可随着来的次数增加,他逐渐发现,易承似乎养殖鸡鸭真的只是为了养殖鸡鸭。

    这令刘邦大失所望。

    尽管如易承所说,如果禽类大规模养殖成为现实,天下人都有鸡鸭可吃,人人生活富足确实是个很好的目标。

    可以刘邦依旧认为,真正的世外高人不应该总是长时间和那些带毛的畜生待在一起。

    特别是这些畜生一聚集多了,还有腌?味道。

    可易承却不以为意,他说出了自己仅剩下五年寿命的目标,那就是更多的增加粮食产量和粮食的丰富程度,让天下人都能填饱肚子。

    这四年来,易承也在长安周边走过了许多地方,当然,他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自己的封地。

    虽然汉朝百姓的生活状态比起秦朝统治时期要好了些许。

    可也只是好了些许罢了。

    各地的村县,对于农人来说,饥饿是个永远也绕不出去的话题。

    每天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甩成八瓣,又是除草又是翻土,又是灌溉又是倒肥,地里的产出依旧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去掉税收,也就保证一家人能够活着,每年余粮个一两石,都能让一家人开心不已。

    一天两顿,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尽管穿越的百余年间,易承已经在粮食增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可随着汉朝初年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国策,汉初人口攀升,粮食产量在膨胀的人口数量面前依旧捉衿见肘。

    人活着就要吃粮食,可在古代,粮食远远达不到自由的标准。

    这几年还都是丰年,普通百姓家里还那能有些余粮,可是一旦遇到灾年呢,易承都不敢想象,这么多人,一旦遇到灾年,他们抵抗灾年风险的能力可以说非常之低。

    在后世,国家的战略储备粮,至少要够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没有任何产出的情况下吃上一年。

    可在这个两千年前的时代,粮食产量就跟后世的经济赤字一样,某些地方寅吃卯粮的情况都存在,更别说老百姓还要年年顶着税收种地。

    曾经的易承认为自己是没有什么历史使命的。

    多次穿越成历史上的小人物,让他这个穿越者也受到历史目光的局限,很多时候,他不过是为了自己能过的更舒适而生活。

    不论是做官还是做匠,不论是研究各种发明创造,不过都是谋生和更好生存的手段。

    可随着易承穿越次数的增加,他也经历了许多这个时代‘高贵’的身份。

    多种角色体验过后,易承就有种很强的使命感,历史不再是那个只装在他记忆中的历史,而是他亲眼见证,一点一滴影响着的历史。

    这个历史世界归根揭底还是人组成的,而易承也无时无刻不在融入这些人群。

    如何帮助人们过的更好,是易承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前年的时候,易承发明了沤肥法,同时提出了播种之前要垫基肥,播种之后要接力追肥和施肥“三宜”时宜、土宜、物宜的原则。

    虽然从战国时期,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