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众学子修缮宝仪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我在古代修房子》全本免费阅读.cc

    却说宫中行坐起卧皆有规矩,比在书院胜过十倍。学子们大多出自官宦、豪绅、能人之家,个有傲骨。虽没十分倚财仗势,出头拔尖,表现挣能,但都在明暗里相互较劲,谁也不愿落下风,唯恐被小人看轻耻笑。

    女子匠使这旁还好些,只按部就班各司其职,遇难处就说出来大家商议,夜里昼间劲儿往一处使,还算一团和气。

    男学子那边就没那么风平浪静。个个恃才傲物,都视自己的图纸方案最好。争论时意见不一就针锋相对据理力驳,稍有不懂就被指桑骂槐冷嘲热讽。各抒己见时场面更加好看,众学子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图样计算,寸步不让。

    往往大半夜还要争讨个不休,恨不得把图纸拍对方脸上!

    这时候,必定有陶宥行出来主持公义,若实在劝不住各位才子,只能搬出宫杖来震慑,他们方才讪讪罢休。

    旁边帐篷里的华英日日听到这样的动静,窃笑道:“又不是做官,吵的凶有什么用。”

    小笙伏案制图,道:“我听说官家的大庆殿每日朝会,文武百官横纵列位,遇到意见不一,他们也能吵得面红耳赤,更有甚至。”小笙捂着嘴低声道:“说御史台的言官和谏院的谏官,还能驳斥官家,官家再生气也不能罚他们。”

    华英悻悻道:“果然有这样的事,我听了都胃胆发寒,咱们这位官家的脾气也太好了。要我说这些胡子叽喳的文官们就该拉出去,借他们的嘴,把燕云十六州叼回来。何不食肉糜呢。”

    小笙道:“可别说这样的话。”

    华英恨恨叹气道:“我爹就是被这么个言官治死的,我恨他们。”

    小笙也不好多言了。

    三更天了,外头又开始下雪。北风呼啸,吹得帐帘斯拉作响,她们还不能回耳房休息呢。

    然而天气寒冷,墨水坚硬,须得在墨盘底下温烤小火,否则是蘸不动墨的。小笙想着把碟子里的墨用完再走。

    华英搁下曲尺,抬抬发酸的胳膊,顺便替小笙挪走墨碟底下的炭。

    道:“明儿再画吧。”她笑着说:“你的工笔果然是极好的,不用尺也能绘得这般规准,没有天分和三五年功夫,是做不到的。唉,其实画画这样的事啊跟算术一样,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你知道我祖父有一本藏书叫《周髀》,这本算经,市面上也不多见的。我八九岁上有一天偶然见了,吵着要学,祖父拧不过,教了我三天。”

    小笙笑道:“然后呢。”

    华英摊手:“教到现在我也没学会,不然我早盖房子去了,还能来做雕工匠。”

    其实华英是自谦,她的算学并非不好,只是在算学骄子扎堆的营缮科里比起来,不算拔尖。人生事大多是这样充满遗憾和不公,再加上她是女儿家,盖楼修房的事又忌讳颇多。她后来常说,等攒够了钱,非得要汴梁郊外买上一块有山有水有良田的好地,自己绘制图纸,亲自指挥都料,盖个自己满意的房子住不可!

    一夜就这样过去。

    越日醒来,又周而复始赶工。

    小笙和画匠约定,复原宝仪殿的期限是十日。她一共要绘制宝仪殿三个方向的视角:正面,侧面,和俯视面。这样无疑增加她的作业难度。白天就看到她在树上,墙头和殿顶几个地方来回呆着。

    小笙头戴斗笠,穿着斗篷,在寒风中坚持作画。旁边炉子上搭个小棚,里面温着的也不是热茶热汤,而是墨水。

    在此期间,华英就去翻阅古籍文献,在浩如烟海的书册典籍里,寻找“百灵灯”的线索。她前五日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已经失传的灯,至少图样子要先复原绘制出来。

    如此没别的办法,只能大量查阅古籍文献,在只言片语里索引蛛丝马迹。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有了进展。

    在一本五代十国记录地方志的灯彩文化残卷里,倒是提到了这种灯,但不是这个名字,地方人称之为“安魂滚地笼”??记载曰:极北之美玉,名曰蓝珑,色如琥珀,錾之虫鱼鸟兽,置掌飞转百天。东海之珠,拳指大小,经纬珠帘以装饰山河体。漆夜悬之清盆,亮如白昼,冥冥回音亲之足声,飞魂升天矣。(注:作者杜撰的)

    以华英的理解,这段话大概是说:在极西北的地方盛产一种漂亮的宝玉名叫“蓝珑”,它晶莹剔透如同琥珀一般,用来錾刻稀禽珍兽,放在掌心能如滚珠,转上一百天不停止。东珠,有拳头大小的,有指尖大小的,取上千百颗按巧思,珠串作横纬,丝线成经纵,编织成一幅圆形的“珠帘山河图”。再将宝玉镶嵌到圆形珠帘山河图的中心,二者可以相互借光,照得亮如白昼。头七之时,悬置在一盆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