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寿终正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李良花浑浊的眼睛不自觉淌下泪水。</p>

    县令一看她掉眼泪就心慌,忙道:“李硕人,这是天大的大喜事,您哭做什么?”</p>

    李良花的孙子孙女也上前哄劝。</p>

    三个儿子和儿媳则跪在地上不敢起身。</p>

    彼此对视,能从对方眼中看到惊骇之色。</p>

    脑子嗡嗡乱响,心中鼓点如雷。</p>

    他们原先也是大字不识的,但自从老太太得了国主的青眼,一家子就跟着鸡犬升天了,连县令都要对他们家客客气气。他们窝窝囊囊、给人卑躬屈膝一辈子,骤然翻身成了老爷,跟着老娘住上好房子,街坊邻里都来巴结自己,连带着心态都发生微妙变化。</p>

    为了配得上如今的社会身份,兄弟几个掏出攒下的闲钱也请了识字书生,隔三差五还让念书院的孩子教自己,如此磕磕碰碰,硬着头皮啃下了百八十个字。他们肚子里有了墨水,见识自然也比以往高了好几层。县令手中的东西,怕是他们几代人都够不上。</p>

    县令离开的时候,将册子留了下来。</p>

    一道留下的,还有官府给的赏赐。</p>

    打开都是米面粮油和布匹针线。</p>

    李良花长子恭恭敬敬将县令送出大门,想挽留对方吃一顿却被拒绝:“李硕人府上还有得忙,本官也有俗务没解决,就不打扰了。”</p>

    县令这是客气话,也是大实话。</p>

    李良花得到的荣耀太大了,本地富户乡绅听到动静,绝对会接二连三带着厚礼上门道贺的。官府的人要是还在,容易让人拘束。县令一只脚刚迈出去,脑中想起一事儿。</p>

    拍着李良花长子肩膀,用比较直白的口吻提点对方:“有些人的贺礼,收下就收下了,有些人的贺礼,不该收的就别收。李硕人虽是你的母亲,但你毕竟姓王不姓李。”</p>

    少拿着李硕人的招牌胡搞乱搞!</p>

    上面视李硕人为宝贝,但对李硕人的后辈可没什么香火情。要是李硕人的后人仗着她的功绩,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为了李硕人的名声着想,少不得要让他们认清现实!</p>

    县令这话让李良花长子冒出满身的冷汗:“县令教训得是,草民一定记在心里。”</p>

    敲打过了,县令带人离开。</p>

    穷儿乍富,强得易贫。</p>

    康国上下有几个官员夫人能得诰命加身?</p>

    李良花作为一个丈夫早死的老寡妇,不靠娘家、不靠丈夫、不靠子女,硬生生拿下了四等硕人的诰命,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四等硕人每月还有固定月俸。</p>

    因为月俸,因为硕人诰命,早八百年分家的三个儿子都争着抢着想孝顺她,僵持不下干脆三家都拖家带口住到李良花身边。老太太觉得温馨和乐,也不计较那点儿争端。</p>

    沾老母亲的光,这几年没少收好处,不是这家想交好,就是那来套近乎,逢年过节回礼都故意重一两倍,名正言顺给三兄弟送好处。官府这边见三人只是占小便宜,对老母亲奉养也算尽心尽力,加之老太太年事已高,开心的日子过一日就少一日,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火,权当是哄老太太开心了。</p>

    送走县令等人,李良花长子转身回屋。</p>

    正如县令说的那样,他屁股都没坐热乎呢,本地有头有脸的人家排着队就上门。不是当家人亲至,便是子侄捧着厚礼登门。跟官府朴素的礼物不同,他们送的都是真金白银!出手最阔绰的就是百十两银子!就算三兄弟分一分,也够每家吃喝不愁七八年了!</p>

    还不止——</p>

    本地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来了。</p>

    人家一来就说看上好苗子,想收亲传弟子,三兄弟骨子里还是敬畏读书人的,忙不迭要将儿子推上去。熟料人家老先生只是笑容温和说要收孙辈年纪最小的,是个孙女!</p>

    三家孙辈合计二十一人,养活十一人。</p>

    有根骨的就一人,还不是多好的根骨。</p>

    但,矮个子里面拔高,有的选就不错了。</p>

    这是老先生上门前绞尽脑汁才想到的登门拜访借口。若是一个有根骨的都没有,他只能另外想一个。借着收徒的名头,老先生见到了李良花。老太太一听老先生要收徒弟,顿时来了力气,脸上褶子随着笑意痕迹更深,亲眼见了简陋的拜师仪式,口中直念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自己死后也能跟丈夫交代之类的话。</p>

    老先生趁机提出想看一看名臣名士传的要求,老太太好说话,一口答应下来,让大儿媳将供奉祖屋的宝贝取来。其他宾客耳尖得很,一个个微微提臀,身体小幅度前倾。</p>

    老先生压抑激动将每一篇都仔细看过。</p>

    用心记下每一个细节,拓印收藏在丹府。</p>

    上市的名臣名士传也是分版本的。</p>

    李良花手中的就是典藏版!</p>

    图画全部彩色,用的纸张是精品中的精品,据说能千年不腐不烂,画轴底布也是用最好的绸缎。上面的字不是印刷的,而是用金色墨水一笔一划写的,每一篇末尾落款都是那几位大人物亲印。老先生指腹虚抚过那一枚枚印记,上面还有印记主人的浓烈气息。接触瞬间,一道道主人遗留的感悟在他脑海盘旋。</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他吐出一口浊气,喟然长叹。</p>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老夫算是知道是什么感觉了。”</p>

    不觉泪流满面:“让诸位见笑了。”</p>

    他满足将典藏版还给了李良花。</p>

    一众宾客仍沉浸在震撼之中。</p>

    这时候,老先生新收学生的父亲——李良花三儿子,突然跳出来宣布一个大消息。</p>

    “还请大家伙儿见证。”</p>

    老先生抚着胡须道:“你说。”</p>

    熟料,三儿子竟是语出惊人。</p>

    孙辈这么多人,就他的女儿被老先生选中当学生,由此可见,这个孩子也是最像她祖母的人。自个儿老母亲一辈子不容易,守寡数十年又拉扯大他们兄弟三个,一辈子都在为老王家呕心沥血,而老母亲娘家早就没人了,也就是说她老李家这一支没人了啊!</p>

    既然如此,不如让妮儿改了李姓。</p>

    老先生沉吟思索。</p>

    李良花长子和次子脸色黑成了锅底灰。</p>

    姓不姓的,不重要。</p>

    重要的是“最像李良花”的孙辈是他老三生的,日后老母亲走了,家里东西是不是要多给他了?老母亲挣来的诰命、供奉祖屋的宝贝是不是也要给老三女儿?这怎么行?</p>

    当即就要掀桌反对。</p>

    在场最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赞同!而李良花不懂这些弯弯绕绕,只看到儿子孝顺、儿媳贴心、孙辈争气,家里日后也要出神仙。他们兄弟两个再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