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院士提名也得抢着来?(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就在常浩南专心变分水平集方法的这段时间里,华夏的科研圈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p>2001年度的新晋院士名单,正式出炉了。</p>
这是华夏第一次系统性、规范性地将两院的院士增选流程进行同步。</p>
当然,考虑到华夏工程院1993年才成立,到现在都没有十个年头,因此为了补齐名额,每年的增选数量都要略高于隔壁。</p>
例如今年,就是科学院56人、工程院81人。</p>
137位新院士,看起来似乎挺多,但打散分摊到全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里面之后……</p>
那确实是少得可怜。</p>
要知道,即便在本次增选结束后,两院院士的总数仍然分别只有653人和616人。</p>
这里面还有不少是早已退出科研一线,只作为标杆和丰碑存在的人物。</p>
因此,哪所学校哪个单位要是能混出个院士来,那不光是面子上能增光添彩,里子上也能实打实地做到逆天改命。</p>
而相对应地,如果没有院士,或者长期增选不出新院士,乃至于院士传承失败,名额不增反降,那难免在同行面前要矮人一头。</p>
而航空动力集团,目前就处在这么个情况之下。</p>
偌大一個央企,正编档案里竟然连一个院士都没有。</p>
其实照理来说,刘振响作为624所的前所长,应该算是航空动力集团的人。</p>
然而在sb101高空台落成之后,由于某个人的关系,他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回到京航大学,当教授去了。</p>
那时候还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时期,虽然624所层面肯定是不太愿意,但是对于高层领导来说,考虑到刘振响本人的意愿,以及整个航空工业系统当中其实并不缺院士,最后还是把人给放了。</p>
结果这一放不要紧,过了几年两边分家,航空动力集团直接就傻了眼——</p>
过去总公司的院士全是航空工业那边的,自己愣是一个都没摊上。</p>
而这功夫刘振响连博士都快带出第一批来了,再想把人家的档案调回到624所……</p>
玩呢?</p>
根本不现实。</p>
当然,世纪初这会儿,双聘,乃至多聘院士(也就是一个院士同时在几个单位挂正式职位)的情况并不罕见。</p>
但航空动力集团可丢不起这个人。</p>
宁肯没有。</p>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常浩南自己给自己的新东家挖了个坑。</p>
但无论如何,问题总是要解决。</p>
那就只剩下增选一条路了。</p>
结果么……</p>
99年那次自不必说,总公司刚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