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我想建风电场,谁赞成(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安夏去乌兰察布的时候,已经满地大风车吱呀吱溜溜的转,号称「风电之都」。现在的乌兰察布,看着呼啦啦的风直发愁。
如果安安静静的冷,还能忍受。
被狂风一吹,身上穿多厚的衣服,都有一种「不过一层纸」的感觉。
所以,现在当地领导的梦想是「草原皮都」,实在不行,本地人还能自己买呢,至少有个保底销量。
领导层听说过风电场,也有过这个想法,还亲自去隔壁的朱日和考察过,结果一看投资数字,再一盘算,建成之后得十几二十年才能回本。
重点是这些钱投下去,就没钱继续扩大「草原皮都」的规模,他们心里直打鼓,就一直拖着。
都九十年代了,还三天两头的拉电闸限电,简直丢人现眼。
为了保证不断电,他们的几个调度员都快给累死了,随时随地,紧盯着线路。
硬是靠人力把这个落后企业变成了全国文明单位,今年还晋升成国家中型一档企业。
电业局领导跟市里说了几回,想增加投入。
市领导们犹犹豫豫:“啊……这个……我们再考虑考虑,研究研究,你们再苦一苦,奉献一下。”
电业局的领导急火攻心:“对,我们员工是要讲奉献讲牺牲,但也得让人看得见希望啊,1927年的时候,大家可都是奔着光明美好的未来才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里闹革命的。”
“哎呀,话不能这么说嘛……既然你这么坚决,这样,你给我们一个保证,建成之后,能得到多少回报,多久能把投入的本钱赚回来?”
电业局领导:“……”
这尼玛上哪儿跟你保证去啊?
但是这话不能说,说了,就会得到一个答复:“你看,我们现在的财政状况也不乐观,对吧。现在草原皮都已经快要走向正轨,已经成了规模化产业,那肯定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看见回头钱的地方去。”
半天没憋住一个字,他只得离开。
刚回去,就遇上白雪松拜访,说紫金想建厂,问供电能不能保障。
电业局领导当即就把市里领导扔给他的难题,扔给了白雪松。
白雪松确实认真负责,不愧在消防干了那么多年。
他没有马上转述问题,而是打听清楚之后,做了判断,知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才马上向安夏请示。
前因后果比较重要,要是上上下下的领导们都不想建风电场,只是随便拿理由搪塞,那这件事就此作罢。
不怕问题多,就怕没问题。
紫金的数据中心肯定是要建的,但是也不可能一下子建他几十个,把耗电量给拉满。
安夏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世间有「电子一条街」「服装一条街」「小吃一条街」「皮件一条街」……那为什么不能有「耗电一条街」,啊不是,是数据中心一条街。
据安夏从建筑业朋友那里得到的消息,起码已经有五家公司的数据中心进入选址阶段。
既然要选址,就一起嘛,大家搭个伴。
虽然不可能有第二度电半价,或者买二赠一这种好事。但是说不定可以努力努力,弄出点别的优惠来。
安夏当即与那几位老板约时间,大家都很忙,安夏开门见山,直接说明她想约他们见面的理由。
各位老板并不意外安夏知道他们要建数据中心的事情,他们意外的是安夏居然心平气和的跟他们谈一起建设一起发展的事情。
他们想知道安夏有什么阴谋,于是都来了。
此时的全国商人都在各玩各的,大家秉承着「同行是冤家,同行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的思想。
有好事绝对捂着。
如果有人愿意分享,那绝对是利益共同体。
否则,就算是亲戚朋友,都未必敢信。
夫妻对卖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安夏,现在行业中绝对的龙头老大。
她会好心分享一个省钱又方便的地区给他们,还邀请他们把数据中心建在那里吗?
莫不是有什么阴谋?
比如,那里其实环境极差,一年只有一个月能施工。
比如,那里人的人品极差,杀人放火拦路抢劫,数据中心建在那里,一天被洗劫三次。
比如,交通极差,数据中心出了故障,维修工程师要先坐飞机,再转大巴,再转三轮,最后骑马赶过去。
当然,明面上是不能这么说的,大家和和气气地说了一堆套话,意思就是:地址还在选,谢谢安总关心,我们会考虑的。
安夏知道他们的担心,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过了十五年。
但不少人其实是在八十年代末才开始经商的,思想还在最初的野蛮生长状态。
各自划地盘,同行之间就算合作,也大多是嘴上叫哥哥,手里掏刀子,既要防着别人给自己一刀,也随时随地惦记着什么时候能割对方一块肉。
play"a-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