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谋算(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日正值盂兰盆节,往年大仇未报,阿宛总觉得无颜面对,今年终可以坦然地为阿娘和阿爷放灯祈福。梨园的长乐坊正在龙池边,池中遍植莲花,岸边烟柳上尽是各色绛纱灯。她穿过龙池边明如白昼的灯火和热闹的人群,在一僻静的池边点燃了几盏金箔莲花灯。那灯捧在手心时温暖炽热,如阿娘温暖的怀抱,如某个温润少年含笑的眼波,她不舍地放入池中,看灯光沿着流水渐行渐远。
阿宛想到那一夜,天上与洛水中的两轮圆月与身边那皑皑如雪的人,心中酸楚,眼睛渐渐蒙上水气。恍惚间,却见仿佛见对岸的渡口台阶上闪过一袭月白色的身影,如天边白云漫卷,长身玉立,在一派热闹的人群中更是一身落寞。阿宛赶紧抹了抹眼泪,沿着岸追了过去,快走了几步,灯火阑珊处却再也寻不到那个身影。她失魂落魄地走到那个渡口,渐渐在嘴边浮出一个自嘲的笑。是幻觉,一定是幻觉。
她蹲下身抱着膝头,无声落泪,一滴滴地掉进这龙池水中,惊起些微波澜。不远处一盏刚刚放下的莲灯漂过,及到近处,那灯上竟有字迹熠熠生辉,是青金石着的墨。鬼使神差的,她捞起了那盏灯,一股柏木香扑鼻而来,那莲瓣上熟悉的笔迹写着四行字:
“空恨无逆转,万事皆有缘;不恨窗前月,只怜身外你。“
阿宛的心跳仿若空了一拍,眼泪汹涌而出,再也止不住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夜风拂过阿宛的脸,凉意透骨。已是三更,龙池边的人渐渐散去,阿宛哭得精疲力竭,一身虚汗,却还记得明日一早要去校场排练,只得轻轻叹了口气,擦干了眼泪,强打着精神向梨园走去,却听到耳边飘来一阵阵隐约的嘤嘤哭泣声,宛如鬼泣。她循声望去,却是一个瘦小的女孩正抽泣着在角落中放灯,正是梨园中的谢阿蛮。她面前,已放出了十余盏莲灯,将湖中的满月摇曳得支离破碎。
阿宛悲悯之心顿起,同为深夜池边人,世人皆苦罢了。
她默默走上前去,谢阿蛮一惊,小小的身躯缩成一团,惊恐地瞪着眼睛看着她。阿宛和煦一笑,在她身边跪直了身体,双手合十,闭眼低低默诵了一遍《佛说盂兰盆经》“报答众亲恩,忏除三障罪。存者获福寿,亡者得超生……”梵音慰心,阿蛮的惊慌在诵经声中慢慢被安抚,终于与她跪在一起,默默跟诵了起来。
诵毕,阿宛在她耳边轻声道:“记住,好好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阿宛本人,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到梨园已有月余,她那一手琵琶绝技与明朗笑容,再加上公孙娘的照拂,早已让她在梨园混得如鱼得水。要说麻烦,也有,就是另一个琵琶女,扈五娘。她身材高挑,粉面桃腮,阿宛来之前,她便是宫中琵琶的第一人,起调调弦皆以她为准。阿宛来了之后,公孙娘便让阿宛先弹那定音的第一声,连那座席上最显眼的位置也让给了阿宛。阿宛想着也就这几个月的时间,便没再推辞。
阿宛初时不觉,只一门心思想着摸清调门与指法;到后面几次排练,便隐隐觉着不对了,她不是琵琶弦断了,就是坐席上注着一摊水,或是婢子来通报时说错了排练场地,让她被太常寺卿好一顿训。听着背后那窃窃私语声,饶是神经再大条的阿宛,也知道是谁在捣鬼,又是为什么捣鬼了。
阿宛按捺着性子想了想,毕竟是自己是后来者,横插出来抢了人家辛苦练了十年的首席位置,人家做点手脚出出气,也算合理。冤家宜解不宜结,且让小人三分,哄着吧。
这一日,阿宛去禁宛中为几位皇室子弟的射猎会助兴,奏了一曲将龟兹小调融了礼乐的新调,音调激昴却不失庄重。那岐王李范今日拔得头筹,倒是兴致颇高,特地赏了乐工们每人二匹红绡,更赐了阿宛一条满镶着红宝的束带。
出了禁宛,一行人坐在车上叽叽喳喳地聊着今日所见。那弹箜篌的乐女刘月如,是第一次见圣上的几个兄弟王爷,兴奋道:“都说圣上这一脉的李家王孙个个相貌不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呢!”扈五娘不屑地挑眉道:“说你见得少吧,这几个加起来,还不如宋王一人的一片衣角!宋王那才是皎皎如明月,皓皓如雪松……”
刘月如一愣,急道:“那宋王怎么今天不来?”
众人不禁哄笑:“怎么,王爷还由得你一个个来点吗?”
公孙娘见大家说笑得越发放肆了,喝道:“没规矩!这是你们能谈笑的吗!”她瞄了一眼一直微笑不语的阿宛,说:“有这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