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逐鹿中原(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她又交代周泰道:“你把营救百官成功的兵将名单汇总统计上来,下午让他们来我帐前领取奖励吧。”“诺!”周泰连忙答应了下来。
燕绥征求他们的意见:“你和典韦觉得发什么奖励好?”
性情淳朴的典韦挠了挠脑袋:“只要是庄主的赏赐,不拘是什么,都是好的。”
周泰也赞同:“是啊,能够得到庄主的认可,已经让人觉得荣幸之至了。”
“没有物质的精神奖励就像是空中楼阁一样,无法长久。”看着两位憨厚的部下,燕绥循循善诱道:“你们再想想怎么激励和安抚兵卒,以后统领军队,多得是赏罚的时候啊。”
像他们两个一样不畏惧生死、胆气绝伦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出生入死都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拼一个好前程。
犒赏土地是以攻城时“首登城池”和人头为标准,这次营救应另当别论,毕竟土地是核心资源,在关键时刻才会拿出来奖励。
典韦想了想说:“听说抬回来的箱子里有不少玉片,或许庄主可以以玉赐之。兵卒们可以将其作为传家宝传下去,或者日后当自己的陪葬品,收到一定很高兴。”
传家宝和燕绥最初所想不谋而合,闻言点了点头。
周泰更实用一些,提议说:“我建议凭救到的人数来赏赐金饼。有些兵卒的家里并不宽裕,拿到金饼日后可以托人带回家中买盐和农具,这样他们在外也放心。”
相对而言,玉片不好流通,还容易被达官贵人家的管事压价。
燕绥知道他们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很需要被认可,笑道:“你们都说得有道理,就玉片和金饼同时发吧。”
周泰和典韦建议被采纳,十分高兴:不愧是庄主,从来都是这么慷慨。
燕绥问:“说起来,他们都是怎么托人带东西回家的?”
周泰回答说:“大部分是拜托行商,给他们些钱,往家里带平安信和稍东西。”
“行商?”燕绥道:“行商走南闯北,要走到他们家中还不知道何年何月啊。”
“还有些行商会昧下钱,能不能带到要看运气了。”周泰叹气道:“主要是没得选。”
其实之前写信的需求还没那么多,毕竟兵卒们大部分都不识字,又不敢去劳烦长官。
如今在燕绥的奖励政策下,兵卒们热火朝天地学着千字文,简体字已经学会了,和长官的距离也拉进了。许多人在学习之余,请教着长官,用刀在竹板上刻平安信,寄信的需求自然旺盛了。
“我们得新增一项员工福利。”燕绥沉吟了片刻,干脆利落地定下了一项新的决策:“周泰你先在兵卒之中问问,我打算让他们推举百人作为通讯兵,专门负责传递家书、军饷。”
倒也不仅仅为此次征战,日后行军打仗,总不能让兵卒们一去杳无音讯。
被兵卒们选举出来的,应当也是可靠之人。毕竟这不同其他,日后是关系到切身利
益的。
“庄主这个主意极好,”典韦高兴地抚掌说:“平日里寻人往家里稍信真是太麻烦了!往往找十几个行商,都不一定遇到一个恰好遇到的。”
而且行商在路上耽搁许久,等信件和东西送到,都是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以后了。
典韦这番话倒是提醒到了燕绥,古代几乎没有快递服务,当然官方的“急传”除外,所有的驿站都能为他们所用。
古代快递,一直到清朝,上千年来都用于政令和军情的传递,老百姓都只能自己想办法,传信儿和捎物都困难。不但价格高昂,时效性差,风险性还很高。
所以直到清代,长途送人、送物都还是有钱人家才做的事情,专门派出可靠的家仆出门。
燕绥看中了这块的市场,虽然没有利润,但她本能觉得邮政的网络应该铺设到天下,这其中的意义不是只言片语能讲清的。
正边走边说,一阵喝彩声打断了燕绥的思路。看着远处围在一起的兵卒们,燕绥好奇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回庄主,每天这个时间是在练习射箭呢。”
校场的中心赫然是黄忠。他周遭围了一群叫好的人,一个个拿着弓弦,模仿着黄忠的姿势,试图也能和他一样百发百中。
不一会儿,黄忠放下了弓箭,挨个调整他们的姿势,点出了每个人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四肢不协调,每个身体部位都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也没丧失耐心,一点点讲解和调整。
燕绥看着黄忠的坚毅侧脸,若有所思。这时,黄忠瞥到了燕绥的身影,连忙上前行礼问好。
燕绥亲切地称呼着黄忠的表字:“汉升,我正有一事要请教你。”
“不敢当,”黄忠连忙道:“主公请讲。”
“今日周泰提醒到我了,有个给兵卒捎信和邮寄东西的通道很有必要。”但紧接着,燕绥思维发散,讲起了天下邮政系统的建设和搭建。
“百姓虽然有通信的需要,但是他们往往不识字啊,不知道如何写信。”黄忠不像典韦和周泰,简直是无条件支持燕绥的所有做法并努力实施。他当小吏和武将时间很长,更了解底层的情况,从实际上给燕绥分析了一波,并劝诫说:
“做这样浩大的工程,不但容易赔钱,还容易丢失货物,反而对名声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