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劳动人民智慧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他们总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存在和发明。】

    在溪边捕鱼的李稷拿着鱼叉坐在岸边的大石头上休息,听到光幕中后世小辈在说自己的事迹,又听好友的名字出现,转头看了看正蹲在溪边,用水洗着某个木制长条状物的荆越,赞了声,“阿越有巧思。”

    荆越笑着回答,“做水梯出来不难,要将你这根腿架做出来才是个精细活儿。何况梯田还《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的粪便等有机物混合堆腐制成肥料。】

    【但通过考察大宸神昭时期历史可以发现,这种方法在当时就已经被李稷发现并使用了。】

    【至于和现代相比,堆肥效果怎样,emm……主播也说不好,】古古想了想,才说道:【反正后期,经过李稷在大宸农业上的发展和一系列耕种方法的改进推广,大宸到了昭元四十年,普通人家也已经普遍能实现亩产近千斤的成绩!当然,根据土壤质量的不同还有地区气候上的因素影响,粮食产量也会存在波动。】

    但光是这一个平均数字的上升,就已经能看出当时的大宸在农事上的进步和提高。

    【堆肥法让李稷正式从田间走入朝堂,从一个农家子,摇身一变成了皇帝麾下的农务司副司长,很得帝王看重。

    此后李稷一家从许州搬入京都,昭元三年,李稷上任后,马不停蹄的带着农务司的一众人在帝王批给他的京郊田庄上,开始了长期研究如何能再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并在六年间陆续对大宸一些现有耕种技术进行改良,初步取得一些成果。】

    【昭元九年,他带人前去北疆,支援南宫舒华在北疆研究出用土木棚房种菜技术。】

    【后,他还试着用这种方法栽种稻黍,也成功了,但是到底受房子空间温度限制,不能一次性大面积种植稻黍,不然室内温度供不上也是白搭。

    空间大了,要提供足够的温度远比小房子要难的多,所以他在几次实验过后,便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改为鼓励民众多建土木棚房,小面积在室内种植稻黍,来总体提高粮产量。】

    【然在北疆的这次种植经历,仿佛让李稷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大概当时的他也在想,既然北疆那种冰天雪地鸟不拉屎的地方都能种出菜和黍米来,那原本一些在人看来土地贫瘠也不适合种植的地方能不能种出粮食呢?又该怎么种出粮来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李稷从北疆回京都后,没多久就又出京了。那他这次出京是干什么呢?】

    古古抛出这个疑问,手指轻轻一动,光幕上的窗口图片移至下一张,然看着上面史书记载的内容,大宸许多人都震惊了。

    不是吧,他们眼花了?

    看着那页图片上记载的文字,认字的人头一次觉得这些字分开来看,他们都能认识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四时已过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