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节计算机三维颅面复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双山寺是个大庙,就坐落在荒僻冷落的大北门外,距离城门极近,然而却是个本地人很少会去的地方,此寺主要的用途便是停放棺木。广州富家在长辈死后,为了寻找风水佳地下葬,往往要历时数年,便暂厝棺椁于此。外来商旅客死异乡,要运回家乡安葬的,除了有会馆的,也多半在在这里暂厝。“看街的”检到的“路倒”,水里捞出来的无名尸,也先送到这里。待衙门验看过,再送流花桥的官地火化埋葬。

    此寺在旧时空一《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原系统了。配合x光扫描和3d打印机,可以在不毁坏“工件”原样的情况下,直接打印输出立体的模拟头像。有很多考古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模拟重建生前相貌的。

    苏法医穿越前倒是带了一套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系统软件,但x光机这里没有,3d打印机也没有。于是法医选用了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先去除残存组织,然后扫描颅骨外形,结合计算机模拟,手工在模型上塑形修整。

    按照苏法医的说法,一可以练练手,防止多年不练手感生疏;二可以锻炼新人,一帮徒弟得经过实践才能走向成熟;三嘛,也是显示大宋法医的无所不能,可以有效震慑不法之徒。

    为了节省电子设备,特别是三维扫描仪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苏莞是不用这些设备的,主要是靠自己带徒弟手把手的教。准确度虽然差点,好歹也能大概看出个样子来。

    不过这次要检验的尸体实在是太多了,案情又特别重大,她决定还是祭出这个神器来。

    麻烦之处是这个神器上的电池已经基本上完寿了。所以她不得不带着一个类似大号拉杆旅行箱的黑色箱子:也有拉杆,也有脚轮。不过却比旅行箱重很多很多,这东西就是所谓的“钟氏5号移动电源组”。

    这种电源组制造的初衷就是为了给移动的电子设备供电,毕竟就算是元老院治下,有稳定的电力供应的也只有临高而已。所以考虑了“可移动性”。

    别看尺寸大得惊人,提供的电量却实在感人。为了保证用电的延续性,苏法医的这套系统由两组“移动电源组”和一个“手摇发电机”组成。慕敏专门派了几个警察为她摇发电机充电。

    既然慕敏要求首先处理46-1号,她就先给做这个颅骨的复原工作好了。

    这时候负责观察的小徒弟过来报告:“师傅……15号锅火候差不多了!”

    “好。”苏莞一挥手,“捞出来,准备翻模!”

    小徒弟拿起笊篱,将锅子里翻滚的骨骸撩起来,沥干水,再摊在桌子上的大油布上。仵作在旁边看着,没脱干净的重新捡回锅里去煮。骨骸上都用铁丝挂着编号的小铁片,小徒弟很快就找到了46-1号颅骨。

    被笊篱从锅里捞出来的颅骨在大火烂炖之下,残存组织已经脱离骨骼,头骨完整地显现出来。

    “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