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节税务局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金融方面,德隆银行除在市区的分行之外,在各信用社支店开设专柜,准备收兑白银、铜钱,做好存款和放款的准备。在德隆广州分行的石室金库内,准备好了收存杂银和铜钱的木桶和箩筐。特别是预备了大量的银行票据,财经省准备新币制推行之后,就开始全面推行银行间对公账户结算,以减少现金的使用。

    刘翔指令警察局和郑尚洁通过工商联合会对广州的日用品存货、销售额和物价情况情况进行了秘密调查,涉及种类《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租栈的工作人员。这些是艾志新的税务局的基本队伍。右边的是投向后经甄选后留用的旧人员,衙门里户房的书吏、书手、粮差、河泊所和盐仓的大使、各色书办胥吏……形形色色,从未入流的官,到胥吏等级最低的“隶”,一应俱全。

    胡学凡作为税务局公务员中级别资历最高者对新首长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随后,由盐课司的老吏带路去了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一个还算齐整的小院落里——随着老吏走过那些高大的建筑才发觉这些房屋已经破败不堪,年久失修的墙壁上斑斑驳驳,长满了青苔和霉斑,屋顶上满是蒿草,有的还长出了小树。他听老吏说,这里有一部分房屋年久失修,早已锁闭不用。一些老的盐仓已经坍塌。

    这里可真够阴森森的。艾志新想。

    办公室兼宿舍的院落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布置上了家具和各种日用品。艾志新关照随行的办事员将自己带来的文件箱打开,整理装架。自己抓紧时间又将城工部送来的有关财税工作的情况汇编阅读了一遍。

    广州的财税情况比较复杂,这不仅是因为明朝的财税体系本身就很混乱,而元老院本身在广州和珠三角地区多年征收“合理负担”和“渔业税”,还在广州大量销售私盐。

    过去艾志新在临高就研究过大明的财税政策,不过琼州府实在太穷太落后了,当地衙门在税收上的具体实践少得可怜。现在看着广州府的税务资料,不禁有些大开眼界的感觉。

    大明不太重视工商税,除了田赋和盐课之外,其他税收统称“杂色”。而这杂色的征收,即混乱又复杂,虽然有明文的“部例”,到了各地却又是各行其是。

    这其中对地方来说最重要的税收是商税,其性质类似清代的“厘金”。只不过商税是有定额的,每个州县都有具体的商税额度,有的高得出奇,有的低得可笑。至于这个额度当初是以什么依据制定的,已经无人知晓了。

    官府派出胥吏在道路和渡口拦路收税,税率倒是很低,但是征收面极广,任何东西都可以课税,甚至一只鸡,一篮青菜也要交税。实行的是重复征税原则。也就是说一个农民带着蔬菜去市场贩卖的,路上要经过几个税卡就得缴几次税。

    派去税卡征税的胥吏和书办不但没有收入,还得完成额定的税金收入。于是商税的税卡就成了一种变相的包税制度,税吏税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