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节造币工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其实政务院,也包括财经口的大多数人是很赞成“秘银派”的,但是客观事实无法扭转,所以最终获得通过得方案还是铸造银元,实行白银本位制。

    定下基调之后,造币厂就开始正式兴工建造了。过去德隆发行过得各种纸质证券都是在印刷所印刷的。现在既然要出铸币,象过去那样在印刷厂里多设一个车间自然是不行了。必须另外寻地设厂。

    按照财经口的意见,新造币厂设在香港,无论是铸币投放的市场还《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银和紫铜,均由临高的有色金属冶炼厂使用电解法冶炼出来得99%纯度的材料。以确保铸币的成色调配准确。

    “这个比例和尺寸倒是没什么问题,”负责开模的梁信说道,“不过模具怎么处理?我没搞过钱币的模具,这个图案挺复杂的,虽然不算微雕,可是也够小的……”

    桌面上是由学艺术的元老绘制的银币的图案。正面是“壹元”楷书,环以麦穗图案,下方是小字体的阿拉伯数字的发行年份。反面是启明星照耀下的地球。地球上环绕着飘带,上面有四个拉丁文:s.p.q.m.(senatuspopulusquemagnus伟大的元老院和人民)。

    其他半元和四分之一元正面除了面额不同之图案完全一样,反面的图案半元为圣船,四分之一元为元老们私下称之为“铁拳暴菊”的国徽图案。

    “图案雕刻不用你费心,咱们有能工巧匠来搞这事。先再大得,再用缩比法做小的就是了。”王洛宾虽然已经成了元老院主席,但是在这方面依然按耐不住技痒,亲自来参加会议了。

    设计好硬币图样先由雕刻匠人做成立体的石膏图案。石膏图案体形巨大,通常直径在半米到一米之间。这样大的体积使得硬币图案可以十分精细。一旦图案制造完成,就再用石膏做成倒模,然后倒模由归化民工匠小心翼翼地拓上极薄的金箔。这个拓上了金箔的倒模随后被送去电镀,镀上一层较厚、较结实的铜层。

    镀了铜层的倒模被放上缩比车床,用来将倒模上的图案转移到与硬币实际大小一致的钢制母模上。缩比车床实际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配备有用四连杆机构缩比控制夹持模具的平台。

    倒模被放在一个旋转的架子上,一只铁笔紧贴着倒模。随着倒模的转动,铁笔就在图案表面的高低起伏而上下移动。铁笔的运动通过杠杆被转移到车床另一边旋转的小直径的硬质圆头铣刀上。铁笔每在倒模上转一圈,刀头也相应地在钢制工件的表面留下一圈图案。等到铁笔把倒模每一处都扫到,刀头也就加工出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母模。这个母模被修整一番之后,就用来压制硬币模具。

    由于模具采用的钢材颇硬,所以压制的过程不能一次完成。每压入五分之一的行程,就需将模具取出,放入回火炉内回火,待材质变软后再行压制,直到压制完全完成。每个完成的硬币模具可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起来的。所以我们要尽快拿出成品来。”

    在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