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积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郧素济算了算,不算孩子的话就是每人400斤。老人年龄大,又不参加劳动,这个数字不算低,但是孩子是越大越能吃。再者这只能满足口粮,日常生活还得有开销。他又算了一笔帐,按照范十二的汇报,本村的粮食亩产,折合标准亩大约是双季每亩300斤,30标准亩就是9000斤。800斤还不到收成的一成。就算要负担种子、肥料和公粮劳役,代耕户也很划得来。何况代耕户等于是一家顶了二家的纳税抬头,土地多占了却是按照《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去……”

    “不用了。”郧素济想自己不是来做老娘舅的,这种家务事自己还是不过问为好,问道,“你们村里打老婆的事多不多?”

    范十二看他面色不好,他大概知道澳洲人那里女人地位很高,不兴打老婆。不由心里暗骂梁柱吃饱了没事打老婆,净给自己惹麻烦!

    当下赔着笑脸道:“大伙旧习难改,难免的事情!咱们那儿风俗不好,不怕首长您笑话,老辈子有个口号:娶回家的媳妇买来的驴,任我骑来任我打。你要十天半月不打回婆娘,街坊四邻都笑话你没卵子哩。就真疼婆娘的,也得关起门来拿个笤帚拍炕沿,让婆娘干嚎几声……您老别看她嚎得响亮,拿笤帚抽几下光腚,打不出毛病来。”

    郧素济没说话深知移风易俗之难。但是他很清楚,妇女地位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如何吸引妇女参加更多的社会劳动,参加劳动成果的分配,看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他想起赵引弓在报告中提到过:江浙部分地区的妇女因为养蚕缫丝的关系,家庭地位就要比其他地方高一些。清末广东出现了大量的缫丝女工,能挣钱养家,家庭地位也有大幅度的上升。

    他想到,我们口口声声搞工业化,实际上工业的规模还是太小了。临高的繁荣文明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正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喀布尔,不过是披着现代文明的一层薄纱。在更广大的海南岛上,依旧维系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社会秩序

    说起来,没能依靠国有农场来安置移民,不得不搞许多分田到户的自耕农村落,不正是理想对微薄的生产力之间的妥协么?

    郧素济漫步接头,他感觉到一部分农民有迫切的向上走的需求,想扩大生产。但是没人给他们指路,支持也不够多,甚至有一些政策还在阻碍他们。至于大多数农民呢,他们并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小生产者的那种习气。因为这些标准村除了房子齐整些,环境卫生好些,在本质上和他们逃难抛弃的旧家园没什么不同。

    他们依旧是安于现状,认为天命就是安定、吃饱饭。甚至在经历过太多的惊涛骇浪,生离死别之后,他们的思维中还带上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懈怠感,总觉得能享受眼前就行了。

    郧素济盘算了下,问道:“白普廷家在哪里?”

    范十二一怔:“您要去他家?”

    “对,我想去看看。”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耍秤之外,收购点遍布各个市集也有很大关系。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