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农业蹲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总体原则是在工矿企业的服务的元老就不要安排他们蹲点了,主要是搞‘参观’,三天内结束。行政部门的元老分组蹲点搞社会调研,待一周;本人申请,工作又安排的了的话,更长一些时间也可以。子山已经弄了一个蹲点的表。哪些人去哪里,去几天都有安排。每个部门也得留人值班……”马千瞩说。

    “每个人都要去?”

    “全部都去。当然各部门要安排元《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又讨论了企划院提出的迁徙部分工厂到琼山的计划。博铺港本身算不上什么天然良港。目前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要进一步增加货物周转量,就得进行大规模的港口建设。

    “现在仅每年从鸿基输入的动力煤就达到12万吨。这还不包括焦煤和其他大宗商品的输入。已经出现了货物压船压港的现象。很有必要对临高的工业企业进行一次疏散。”

    因为已经有了攻占广州之后的产业迁徙计划,所以主要疏散的是造船厂。现博铺造船厂的设备和工人除留一小部分维持修船和小型造船能力之外,其余全部迁香港岛另设新厂。另外耗煤量大,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临高玻璃厂、瓷器厂;需要大量秸秆和水的造纸厂和原料基本靠输入的木材加工厂也将整体搬迁到琼山县。

    这样不但可以利用海口港的运输能力,还能减少临高县的非农业人口密度,缓解下住房压力,也便于就近取食:琼山和文昌都是农业大县。

    “搬迁我是没意见,就是那些搬不走的厂房、窑口可惜了。”程栋多少有些惋惜。

    “其实也没什么可惜的。这些窑口大多是急就式的,标准不高。隐患很大。留下的厂房还可以给其他厂子用。”展无涯倒是满不在乎,“再说这么几年用下来,就算寿命没到也得大修了。正好乘着搬迁的机会产业升级。”

    接着他们又谈了些大陆攻略方面的细节问题,最后是关于元老下乡搞蹲点调查的安排。

    “总体原则是在工矿企业的服务的元老就不要安排他们蹲点了,主要是搞‘参观’,三天内结束。行政部门的元老分组蹲点搞社会调研,待一周;本人申请,工作又安排的了的话,更长一些时间也可以。子山已经弄了一个蹲点的表。哪些人去哪里,去几天都有安排。每个部门也得留人值班……”马千瞩说。

    “每个人都要去?”

    “全部都去。当然各部门要安排元老值班。大概每次安排五分之一的元老去搞调研,大家轮流去。”马千瞩说,“我们应该去下面多看看真实的情况。不要总是陶醉在报表数字上。”

    秋风渐渐有了寒意,在小冰河期的海南,寒潮袭来的时候早间还有薄霜。此时正是秋收大忙渐入尾声的阶段。一队货运马车——其中还有一辆是元老专用的双轮马车正行走在临高-澄迈-海口的公路上。

    这个天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