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农业蹲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马千瞩心想这个讼棍又在推销他的“依法治国”理念了,说:“这样不好吧。大明朝还表面上说着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呢,你这么明明白白写在法条上,怕是说不过去吧。”

    “督公啊,就应该这样,依法治国一定要有法可依,才能做到依法治国,我们过去有着太多法律不明确的地方,有着太多的权术运用的空间,这和依法治国的精神不相符的。”

    马千瞩说:“用法条来明确这个我没意见,我就是担心每部法律《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规划干部能够独立承担工作后。农业口硕果仅存的几个元老开始琢磨着农业的另一种方向:如何建立大型种植园,或者说是变相的复制海南农垦系统。

    种植园,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旧时空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天然橡胶、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口认为:小农经济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但要为元老院的星辰大海征服大业贡献力量,种植园模式才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所有的种植园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这全套设施是小农经济无法抗衡的。对元老院来说,他们辛辛苦苦把人运到南方,不是让他们还当农民住农村,而是要成为人力资源。种植园由直接经营者是公司雇佣的经理和职员,这是与个人经营的农场明显的不同之处,种植园出来的是产业工人而非传统农夫,产业工人无论是当兵还是殖民都很好用。人力部门在发动机行动后把农业口当做人力资源储备库来用,原因也在于此。

    登陆伊始,在百仞滩建立起第一个公社的时候,他们就推行了国有农庄模式,采取企业化经营。但由于条件所限,直至今日这些农庄——除了一个南海示范农庄之外——包括后来在高雄周边建立起来农场仍然不是合乎标准的大型种植园。

    另外,由于政策上长期提倡“企业专业归口”,不允许“企业办社会”;所以种植园的配套一直不全,虽然搞了个天地会作为替身,但是在种种限制之下给国有农庄的配套设施依然是前路漫漫。

    这也是吴南海耿耿于怀之事,这次全体大会将国有企业归并到企划院下面,解决了所有权问题,不再提“企业专业归口”的说法,特别提出“混合所有制”之后的大小非股政策,也利于农业口来吸收民间资金,正是大干快上的好机会。

    在他看来,台南平原搞种植园建设是最理想的,其次就是海南岛了,特别是南部的几个县,地多人少,水热条件又合适,正适合大笔挥洒。

    由于资源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是关于元老下乡搞蹲点调查的安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