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九节额外的装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绑架或者杀死几个真髡,真能起到削弱髡贼,最后将其降服的目的么?卓一凡不禁对此行的目的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他的目光投向三位真髡元老,只见他们在警卫和秘书的簇拥下,正在体育馆中漫步,不时指指点点,谈论着什么。

    虽然没有清场净街,但是明显的体育馆中已经多了些陌生的归化民,在这几个元老周隔离开了一定的距离。

    “小方啊,”文德嗣刚才发表了一番演讲,领袖感十足《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就不能用自产的产品?咱们不是早就有针织机了么?也做过袜子了。”元老们现在穿得就是针织棉纱袜。除了质地有些粗糙之外,穿着还行。

    “我们已经试验过,材料性能不行,不管是棉纱还是真丝,弹性都不如尼龙。没那个效果。”冈本信一脸无奈。他自从当了这个团长,艺术工作没干多少,后勤倒是折腾掉了他不少精力。最大的难处就是服装面料问题。

    不管文艺青年多吹捧过去的手工艺如何“巧夺天工”,至少在面料这块上,现代化纤纺织物在色彩、图案和质感上的水平那是古代纺织品难以企及的。尼龙长袜不过是其中的一项难点而已。给演员做练功服、演出服的时候,尽管企划院表示,只要是在本时空能够找到的面料,不管是仓库里的库存还是市场销售的,只要他们有需求,都可以去搞来。但是冈本和柳水心差不多看过了所有可能有用的料子,还是差强人意。

    从江南高价买来的最好的御用纱罗,做出的舞裙还是比不上廉价的化纤乔其纱的效果。

    冈本信想起当年看过一部老芭蕾舞家写得回忆录,回忆当年中央芭蕾舞团成立的时候,百物匮乏,也是没长袜,没舞衣,用棉布和绸缎做得代用品的质量很差,完全看不出效果。后来还是周总理专门批条子进口面料才算解决的。

    现在他们的局面更糟糕,好歹当年还能从香港进口,现在他们上哪里去找这些东西?

    不幸的是冈本信还是个完美主义者,每次看到艺术团成员穿上用代用品制作服装进行排练,他就有一种备受折磨的感觉。

    “好吧,我回去和老邬讨论讨论。你们也知道,东西少。你们还是应该立足于现有条件。”文德嗣说着把目录塞到自己的口袋里,转了一个话题,“这次演出的观众除了学生之外,还准备请哪些人?”

    方非说道:“主要是请归化民中的积极分子——获得元老院和中央政务院嘉奖的人员和各行业企业、行政部门的代表。另外还会请一些土著积极分子,包括较为重要的商业伙伴。因为体育馆的面积有限,大致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场次的入场券。尽可能保证能有更多的人来观看。”

    “请土著的话,在安排演出节目场次要多注意,不要吓着他们了。”文德嗣说,“比如你们格子裙俱乐部的演出,就不要让刘大霖他们去看了。”

    “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