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五节投资移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连周仲君都表示想去考个针灸师之类的。气氛为之一松:一干人觉得这下总算能在临高安顿下来了。

    “咱爷们总算能在这南宝立足了。”黄真叹了口气,将**一统帽摘下来掸了掸灰,放在桌上,“我也算是走南闯北几十年了,没想到这髡贼的地盘居然这般难弄,头号的硬地!”

    众人不知道他今天的一番“奇遇”,宋胜英还以为他因为多日奔走,有些灰心丧气,便劝慰了几句“大丈夫能屈能伸”之类的话。《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二批还在兴建的中途,李家的孙少爷李孝朋就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卖楼花”,把还在施工的“豪宅”卖给了渡海来得大户。

    钱是收了,房子还在修。人一大家子拉家带口,还有无数的行李总得先有个地方安置。李孝朋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修“过渡房”的主意来:专门为自己的客户修一处“客栈”。

    他接待的客人多了,知道这些大户渡海而来,多半还有些惴惴。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就得提供和他们旧居差不多的居住生活环境。

    于是李家便投资建造了这处“琼安客栈”。大致来说就是大明的建筑,澳洲的设备。在保证氛围的前提下充分让客人体验“澳洲式”生活方式的舒适。

    客栈一经开业便生意火爆,对于渡海来的大户们来说,“澳洲式”生活方式还没有影响他们,即使是商馆这样东门市上的头号“国宾馆”,他们也觉得布局太过小气,连个院子都没有,分不出上房下房——还没有下人们的住所,无法安置他们的奴仆们。

    琼安客栈在营建的时候就把这些都考虑到了,住宿即舒适,服务又妥帖,所以尽管住上一宿的花费不小,投资移民们还是大多选择在这里落脚。

    车队在影壁前的广场停稳,早就得到消息在店门口候着的伙计们迎了上来,扶人的,卸行李的,忙得不可开交。

    地面上洒扫的干干净净,几辆手推车已经侯在一旁,专门用来搬运行李。

    从最后一辆双轮马车上,一名旅客轻快地跳下车来。他身着上好细绸的?衫,扎着纱网巾,一手握着一柄铜色斑斓的宝剑,一手轻拍身上的尘埃,抬头望望天,自语道:“这儿的天气真热!下场好雨才好!”

    一名店伙含笑上前正要接过佩剑,先从车上下来的书童已经将宝剑接了过去,书童年龄不大,唇白齿红,端得是俊美。正是富家大户们爱蓄养的姣僮。

    伙计一个个都是八面玲珑的老手,见没能讨好,知道这宝剑贵重。赶紧笑着道:“咱们临高这里四季皆夏,就是冬天也不冷到哪里去。只是春天不爱下雨,到了夏天反倒是下个不不停,下起来那才叫吃不消。客官,请里面请吧,小店已经备好了酸梅汤和水果消暑。”说着他不由得暗暗打量这位客官。

    这年轻书生大约二十来岁,正是血气方刚之年,看上去浑身都是劲,充满活力。虽是书生打扮,皮肤却是古铜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