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一节榕树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是自寻死路。

    但是他再也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办,只好先走一步看一步,静候小姨子来和自己联系了。以她的能力,知道自己在哪里应该不成问题。

    他在海兴号继续混日子,过着上班下班的日子,每隔几天和王兴隆一起出去喝个小酒打个牙祭,偶尔王锦春也一起去——别看她是个女人,酒也很能喝得。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混过去。一晃眼就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小姨子却始终没有动静,林铭眼看着自己到临高不少日子《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年轻小伙子,长相端正,普通话说得也马马虎虎,让他随便拉了几段,水平的确没说的——要在后世,混个市级文艺团体不成问题。

    听说要去文工团。王七索眨巴着眼睛,似乎不大明白。

    “要我去给戏班子拉琴?”

    “不是戏班子,是文工团……”冈本信一时间也不大好解释。其实就他们筹划的内容来说,戏班子也不算错。他想了想,“乐队,乐手。你明白吗?”

    王七索不大情愿。毕竟本时空当乐工不是啥光彩事:专业的乐手要么是戏班子的混事。要么就是官家的“教坊”属下,基本就是贱民的身份——社会上是戏子王八吹鼓手并称。他支支吾吾的表示自己不想当乐工,在警备营“挺好”。

    冈本信见一时不能说服,便提议作为“业余人员”登记,有演出的时候临时来借调,平时还在部队,军籍不变。王七索才算答应下来。

    要说强行调去文工团也不是不行,不过强扭的瓜不甜。再则多少年来积累下来的旧观念不是那么容易被清除的。这正是自己急于要搞专业文艺团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什么比文艺的传播能力更强,也没有什么能像文艺一样对社会舆论和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林铭自从知道本地有同行潜伏之后。没有再发出暗记。他绝不希望自己的寻找小姨子之旅变成“精忠报国”——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寻死路。

    但是他再也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办,只好先走一步看一步,静候小姨子来和自己联系了。以她的能力,知道自己在哪里应该不成问题。

    他在海兴号继续混日子,过着上班下班的日子,每隔几天和王兴隆一起出去喝个小酒打个牙祭,偶尔王锦春也一起去——别看她是个女人,酒也很能喝得。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混过去。一晃眼就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小姨子却始终没有动静,林铭眼看着自己到临高不少日子了,明明知道她就在这里却不能联络,心中未免焦急。

    这天他下班之后他冲了个凉,换上木底拖鞋,慢悠悠的走向巷口,在几条街巷的交叉口有一颗大榕树,树下铺了石板,又有些石桌石椅供人歇脚。晚上常有些附近店铺的伙计在这里聚会喝茶聊天下棋的,俨然是个休闲聚会的地方。林铭为了放松心情,顺便打探消息也经常来这里坐坐,和人聊聊天。

    人还未到,却听到耳畔穿来悠扬的胡琴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