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安平城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第一舰队闯入料罗湾之前的二个小时,薛子良带着他的分队正悄悄的行驶在石井江上。

    此时是凌晨四时,正是天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不过薛子良一点也不敢大意——天上的月亮太明亮了,若不是今天的云量多,他还真不大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在江面上行驶。

    摩托艇的发动机在消音器下发出轻微的震动——这艘摩托艇原本是丰城轮上的救生艇,最大能够容纳二十四人和必须的口粮、饮水。

    因《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愈打开工具箱开始安装起来。他又快又静地工作着。

    这个沙丘的位置是他们根据多次实地侦察的结果选出来的,首先这里可以有效的控制从安平通往南安道路,其次,从这里到安平镇内郑芝龙府邸的中心距离只有704米。直接炮击敌人中枢这个想法十分诱人。虽然海军的舰队抵达之后会给安平带来更猛烈的炮火洗礼,但是他们没法如此准确的直击敌人要害。

    “下面就看你的了。”

    “不用担心,你还是担心林深河和机械厂那帮人的手艺吧。”应愈说道。

    他用手中的罗盘测量了一下方位后,把火炮阵地准确地设置在薛子良指给他的罗经点上,炮口直对郑芝龙的府邸。接着,他细心的旋转着火炮高低机螺杆,力争能做到首发就命中郑芝龙府邸的中央。

    只要有几发炮弹落入府邸中央,造成的惊骇效果就足以让对方丧失战斗意志——毕竟要强攻安平镇加固的城墙也是要花点力气的,让敌人不战而逃再好不过。

    这次使用的是林深河设计的所谓“试三十二年式大队炮”。这种火炮的设计初衷是为营一级的部队提供轻型化的炮兵支援大,用来替代目前担任这种任务的12磅山地榴弹炮。因而重量必须尽量的轻,便于机动,对后勤依赖度小,能够支持大仰角发射,同时要保证一定的射击精度和杀伤效果。

    “试三十二年式大队炮”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设计的多用途野战炮

    这种火炮采用70mm口径,采用线膛后装。虽然不是管退火炮,但是采用了摩擦式后座吸收装置,因为炮身较轻的缘故,后座吸收效率较高。对射速有较大提高。

    为了降低重量,70mm速射炮适当减短身管长度。所配用的弹种以低膛压的榴弹和榴霰弹为主。炮弹采用分装式的金属药筒以配合火炮使用的立楔式炮闩。立楔式炮闩在大仰角下便于快速装填,而且能兼顾目前工业水平下的生产性和武器性能——楔式炮闩比螺式炮闩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性也比较好。

    因为采用线膛结构,减短身管长度所带来的精度和初速的下降可以得到弥补,但考虑到线膛炮发射的尖头圆柱形炮弹无法弹跳的缘故,所以不再配用实心弹。

    在降低了炮身重量的同时,70mm速射炮的射击仰角有大幅度的增加——可达80度,具备一定的曲射能力。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坐在两舷的队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