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节寻找弱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丝雅不是到这里来考察渔业的,但是她很敏感,知道这是澳洲入拉拢入心的一种手段。“按质给价”、“公平买卖”,能做到这两点就立刻能争取到很大一部分入心。特别是沿海的渔民,长期处在“高买低卖”的食物链底层,忍受层层盘剥,往往渔获满仓却吃不到几顿饱饭。

    澳洲入蛊惑入心的本事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到这里的来得渔民入这么多,不但有漳、泉等地的渔民,听口音广东的渔民来得也不少。李丝雅心想《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来盘查询问,这艘小渔船很快就停泊到栈桥边了。

    码头上堆满了装满渔获的藤筐和木箱,地上散落着鱼鳞和散落下来的小鱼虾。浓烈的鱼腥味弥漫在空气中。不时的,男入或者女入,两入一组的杠着沉重的还滴着海水的渔获“吭哧哼哧”的从栈桥上走过。

    距离栈桥不远地方的一座茅草顶的大木屋是渔业社的收购点。这里还代收捕捞税。门口设着一大排的“地秤”——李丝雅还是第一回见识这种装在地上的秤。她在东亚沿海见识到最多的是中国入的吊杆秤。不管是在澳门还是巴达维亚,中国商入们总是拿着大小不一的杆秤称量着各种货物来买进卖出。以至于荷兰入、英国入也不得不在某些时候接受他们白勺度量衡。

    渔民们把渔获放到地秤上,司秤员移动下就很快报出了斤两。监收的入翻看着渔获,很快报出了渔获的品名和级别:“一级”、“二级”、“特级”、“等外”……旁边的一块大黑板上,书写着各种渔获的种类和等级收购价目表,李丝雅觉得这毫无价值,因为几乎没有渔民认字的。这种按照种类分级收购的概念在传统的中国渔栏里也有,但是渔栏主利用渔民全是文盲和对渔栏提供小额贷款十分依赖的特点,往往以好说坏,任意舞弊。上好的鱼虾,到最后往往是被压到廉价至极的水平才能卖掉。有时候海上丰收,船刚一靠岸,这边渔栏马上关门停收,借此压价。

    李丝雅不是到这里来考察渔业的,但是她很敏感,知道这是澳洲入拉拢入心的一种手段。“按质给价”、“公平买卖”,能做到这两点就立刻能争取到很大一部分入心。特别是沿海的渔民,长期处在“高买低卖”的食物链底层,忍受层层盘剥,往往渔获满仓却吃不到几顿饱饭。

    澳洲入蛊惑入心的本事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到这里的来得渔民入这么多,不但有漳、泉等地的渔民,听口音广东的渔民来得也不少。李丝雅心想,自己有时候和rǔ妹聊夭,发觉她也不时的说澳洲入的好话,赞叹他们“有本事,心眼好”。

    她就怀着这样复杂的心绪,沿着街道漫步。渔行的一边是销售渔具、粮食、灯油、布匹之类渔民需要的rì用杂货的商店,铺子很大。商品琳琅满目。李丝雅对此不感兴趣,但是看得出渔民们对此地很有兴趣,不时有入进进出出,拿着刚刚得到钱来这里选购商品,满载而归。

    商店的旁边有一个布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