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节北山先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阅读。

    人还当了三姓家奴。再看他们眼下的这番嘴脸,更是觉得不堪至极。

    冷凝云刚刚去拜访了一位重要的人物——这位人物的身份不高。甚至堪称很低:一个家奴。但是在京师里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朝中不少官员见到他还要遵称他一声“北山先生”。

    但是这位家奴却不是一般人,连冷凝云一贯觉得很牛B的杨公公见到他也是客客气气的,甚至礼节大得过分。

    此人正是眼下宫里司礼监太监张彝宪的家奴《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但是外界不断的噪声也的确严重影响了他的判断。

    要在一片嘈杂的骂声中保持对某个人的看法不动摇。大约只有杨嗣昌能够做到这点,洪承畴也算一个,不过他最后仓促出兵援锦州,不能不说其中有畏惧朝野清流“舆论”影响皇帝的成分在内。

    纠结到最后。可以说崇祯一朝,凡稍有能力,敢于任事的大臣,基本都是毁于这奇葩的“言论zìyóu”的氛围之中

    冷凝云在“农场”接受培训的时候就被反复强调过要注意到言官的“舆论”——不但能够左右皇帝的判断,还能在朝廷中形成强大的党同伐异的气氛,使得有异议者不敢开口。**

    最可怕的是,这一舆论往往是“三观正”。占据着舆论制高点,就算是皇帝也很难反驳。清流的舆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持了朝政,造成了最终大明的悲剧。

    最终崇祯皇帝宁可在běijīng城里坐以待毙,也没有迁都南京——甚至连太子都没敢偷偷送走,失去了最后一个备份的机会,不得不说这三观正确的清流舆论造成的。

    “张口都是为国为民,一股子凌然正气。实际还不是满肚子男盗女娼!”冷凝云是知道随后的历史发展趋势的人,知道明末这帮嘴上三观正得出奇的文官们许多晚节不保。不少人还当了三姓家奴。再看他们眼下的这番嘴脸,更是觉得不堪至极。

    冷凝云刚刚去拜访了一位重要的人物——这位人物的身份不高。甚至堪称很低:一个家奴。但是在京师里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朝中不少官员见到他还要遵称他一声“北山先生”。

    但是这位家奴却不是一般人,连冷凝云一贯觉得很牛B的杨公公见到他也是客客气气的,甚至礼节大得过分。

    此人正是眼下宫里司礼监太监张彝宪的家奴。

    从崇祯四年起,原本已经被废除的派遣内监到军中监军的做法又恢复了,宫中太监的势力又开始抬头。而又以掌管司礼监的张彝宪又是目前最红的,他因为jīng通筹算,有经济之才,皇帝命他钩校户部、工部出入,还专门为他设立了官署“户工总理”。权限犹如外官之总督。京师中人都说这简直和九千岁当政的时候的涂文辅一样了。为此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引起了朝中的极大争论。特别是原户、工二部的官员,都耻于作为太监的下属。因而纷纷上疏力陈此事不可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