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节苗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孔令洋猜测得没错。任黎苗事务办公室主任的慕敏和方敬涵的到来,正是为了从当地的黎苗人口中招募国民军。

    黎苗人口在海南岛当地对于元老院来说始终是无法使用的人力,这使得劳动力资源紧缺的企划院一直耿耿于怀。

    但是黎苗民生产力水平极低,又习惯了原始公社式的生活生产模式,历史上和当地汉族又有很强的矛盾,要将其转化为工农业人口有很大的难度

    为了有效的掌握和使用黎《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是用带刺的植物作为天然篱笆,寨中的房屋极其简陋:竹制建造框架,竹篾编制成墙壁,外面涂抹黄泥,屋顶覆盖稻草。村落里,游dàng着一些散养的猪和jī鸭。

    据王达良的介绍,这里的苗人几乎买不起任何东西,只是靠着打猎和采集山产来jiāo换合作社的食盐和铁器。

    狩猎经济是非常不稳定的来源,所以他们还种用山栏稻,产量不高,勉强维持村里的基本生计。孔令洋正在昌化的黎寨和苗寨中推广一些简单的经济作物栽培,但是这里jiāo通实在过于不便,暂时也被排除了出去。

    “苗人住在这么难走的山上,别人固然很难进来,他们出去一趟岂不是很不容易?”慕敏说道。

    王达良却说这对苗人来说不算什么,苗人翻山越岭的本事很大,爬山越岭不但速度很快,而且不知疲惫,苗寨的人每次去赶集,来回一百里的路程当天走完的。

    “这是上好的山地步兵的材料啊。”魏爱文说道,眼中流lù出贪婪的神情来让他们当治安军真有点làng费了。

    慕敏饶有兴趣的在村中观察了一番,感慨这里的生活水平真是太艰苦了。一般人三餐吃得是稀粥或者杂粮粥,除了打猎之后能吃到ròu之外,平日里几乎没有ròu连蔬菜都没有,寨子周围看不到菜地,所以下饭只用咸盐而已。西南诸民族的恩物:辣椒在本时空还刚刚在临高种植不久。

    孔令洋之所以让王达良把他们带到这个寨子来,目的自然是因为穷困可以让他们能够方便的招募到人手。

    她忽然问道:“我觉得这里的苗人和大陆上的苗人差别很大。”

    “海南岛的苗族,有一些专家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广西来得瑶族和侗族,可能也夹杂有一部分的苗族。”方敬涵说道。

    在王达良的引荐下,他们很快就见到了村里的长老。在火塘边,慕敏向长老馈赠了礼物,在随后的谈话中,魏爱文耍起三寸不烂之舌,把为应募为澳宋、为元老院服务吹嘘得如何的前途远大,如何的“三顿饭都吃白米饭,顿顿吃ròu”。招募去得人还有安家粮。说得连长老自己都有点动心,连着感叹自己太老了。

    尽管长老对伏bō军的待遇没什么直观感受,但是这二年来合作社在这里经营贸易,一直诚实守信,在本地的声望值很高,所以长老并没有怀疑此话的真实xìng。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吹牛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