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放官员指定地点,跟清朝的宁古塔是一个道理,真正被开发是在南宋时期。】【岭南距离长安城很远,来回一次几l个月打不住,中间有重重大山相隔,只一条秦朝年间为攻打南越修的梅岭古道,在看家世的大唐,一个出身便宜之地的人哪怕再有才华想要出头也不容易。】
【事实也正是如此,张九龄是终唐一朝唯一一位是岭南人的宰相。】
大唐岭南被视为蛮夷之地,多人人眼里这里瘴气密布,充满了蛇虫鼠蚁。
生活在这里的土著也被视为不开化
() 人,哪怕迁徙过来的人也视这里是边荒之地。()
可正是这个地方出了一位宰相,一位令他们骄傲的宰相,为他们打通连同中原道路的恩人,哪怕收到张相被贬官,梅岭古道沿途的人都等待在古道边准备迎接他们的张公回家。
?本作者玄北提醒您最全的《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张九龄为何能一飞冲天,不得不说他运气很好,结识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大人物,就是三任宰相的张说。】
【女帝晚年,张说得罪了女帝男宠张宗昌被流放岭南,而张九龄就在张说在岭南流放时期结识,他的诗跟张说可以说是一脉传承,这也是张说官复原职后提拔张九龄的重要原因。】
光幕出现了航拍,是如今繁华的广东,崇山间是平整弯曲的高速公路。
画面淡去又出现了3D地图,那多山的两广极为显眼。
大唐头一次看到岭南全貌的岭南人看着有些陌生的山脉,不由张开嘴巴仿佛在看神迹。
【岭南多丘陵,这里最有名的应该是荔枝,荔枝头一次出名并不是好名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荔枝跟杨贵妃绑在了一起。】
【在张九龄出名前岭南只有荔枝出名,张九龄出名后,岭南出名的变成了荔枝和张九龄,一代名相虽然后来一飞冲天,可人生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过不少坎坷。】
【张九龄在出名前就是岭南本地有名的才子,七岁能写文章,十三岁就敢将文章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手里,被王方庆夸赞必能致远,岭南那地区是流放的蛮夷之地,哪里出什么人才,张九龄出现可以说是照耀了岭南这个文化荒漠地区。】
【公元702年,十九岁的张九龄第一次进京赶考。】
【当时科举规矩是优先录取洛阳周边的人才,之后是国子监生,什么岭南这等乡下地区根本不在录取范围内。】
【这跟我们高考有何等相似?北京户口的考生在北京院校录取分数要远低于其他省。】
【张九龄可以说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再有才华也比不上有一张洛阳的户籍。】
【地域歧视哪怕是现在也依然存在,张九龄当时还以“贡生”身份参加科举,再加上来自岭南那等贫贱之地,是被所有人歧视的存在。】
【先说一说唐朝科举考生来源,一是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学生这类被称为生徒,一个个家世不凡,二就是贡生,贡生就是自学成才的人,显然名校的学生是看不上自考生。】
【学历歧视在现在都存在,更不要说是古代,一群考生走出去,一听是来自偏远山区连个名师都没有的贡生,无疑会被人孤立。】
【但张九龄太有才华了,当时担任考官的沈佺期一看他的试卷就大赞他的才华,让他进了进士。】
【一个偏远山区来的小子成了进士,可以说是一滴水落入油锅里,顿时炸开锅了。】
【没两年就有人举报说沈佺期收了张九龄家族的钱搞科举舞弊,张九龄还没怎么着,沈佺期先陷入政斗中,之前考中的那一批进士全遭了殃,武则
() 天一道圣旨重考。】
【这次张九龄有没有参加重考历史学者观点不一,但是之后张九龄又参加了两次科举,不同科每次都是头一名,当时科举录取人数稀少,相当于张九龄考中清华后不满意又考了北大,考试跟玩似的,力压当时的考生,说他是考神不为过吧?】
【再来说说张说跟张九龄是如何认识,张说被流放岭南,肯定要了解一下岭南的才子,张九龄的文章自然到了张说手里,被他是一顿夸赞。】
【同时张说还是张九龄的族叔,都姓张嘛,聊一聊,说不定就有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
【当然张说被贬期间肯定是没法提拔张九龄,公元707年,大唐再一次出现“玄武门之变”,武皇被强迫退位,中宗上位,年号景龙,新皇登基张九龄再一次参加科举,这回他考的是“材堪经帮科”,再一次及第,这次初入官场,成了校订书籍的官员。】
【大概是这官做得不符合他胃口,公元712年唐玄宗继位,张九龄又又参加科举,这次考的“道侔伊吕科”属于吏治类,及第后成了一个谏官,就是找皇帝官员疏漏之处。】
【谏官大家都知道要有嘴皮子里说,敢说一切不公之事,怀有正直之心。张九龄一上来遭遇了第一个职场大事。】
【唐玄宗上台后想要泡泡温泉打打猎致敬一下太宗,此时呢正值秋收,皇帝出行那是阵势很大,他一出去没什么,肯定会影响当地秋收。】
【张九龄也不是没头脑,一上来学魏征那样骂皇帝玩物丧志,他很有策略,没阻拦皇帝出去玩,只建议皇帝把行程外后面推几l天,等百姓秋收后再出行。】
李世民泪眼汪汪,这样的能臣他怎么就没遇到?
想到每次打猎被魏徵骂,李世民心中难受,他辛苦打理江山容易吗?有点小爱好又怎么了,魏征那老头就是故意跟他过不去!
【唐玄宗一听欣然应允,这个时候的唐玄宗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诸事不管,导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刚登基的唐玄宗万事向偶像太宗靠拢,唐玄宗初期甚至还有小唐太宗的雅称。】
【第一次初战告捷,无疑让张九龄很振奋。】
【他的第二个目标对准了当时的宰相姚崇,一上来就建议姚崇亲多提拔忠厚之人远小人。】
【姚崇担任过三朝宰相,更是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将武则天赶下台。玄宗继位后,拜他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前者掌兵,后者是宰相之位,姚崇此时更是被称为“救时宰相”,跟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列为四大贤相,张九龄挑刺挑到姚崇身上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而姚崇呢对张九龄也很不爽,我一宰相需要你一个八品小官来教我怎么做官?】
【当朝宰相的冷眼相待,谁还能看不出张九龄得罪了当朝宰相?原本亲近的同僚立刻拉开了距离,工作上呢也做了冷板凳。】
【这官做得越来越没意思,于是年三十八的张九龄以照顾自家年迈老母亲为理由辞官了。】
【话
说这位还真是人性,公务员职位说不要就不要,这要换成是现在就业难度来看,别说在单位坐冷板凳,哪怕是当孙子这工作也要硬着头皮做下去。】
回乡路途中的张九龄再回想年轻时候的率性,不由露出微笑,哪怕是现在的他,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回到家乡,你以为张九龄就专心啃老了吗?不是,这位牛人回家后开始考虑为家乡修路,他的老家韶关当时是两广通往中原的门户。】
【崇山峻岭只一条梅岭古道通往外界,有些路甚至靠近悬崖,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掉下悬崖,这条路经过千年已经破败不堪,回乡读书闲着没事的张九龄就想为家乡做点实事。】
【两广地区资源多丰富,我们就不必说了,荔枝好吃吗?杨梅好吃吗?没有好路这些都运不出去。】
【张九龄就给唐玄宗献了个状子,上面给唐玄宗画大饼,说两广有哪些土特产,什么荔枝杨梅,什么海鲜海盐、象牙犀角等等,除了这些又写了修路的好处,什么可以来往通商,什么可以向宫里进攻,这饼画得让唐玄宗直流口水。】
李世民也有些心动,这岭南听起来也不是很穷,象牙犀角这等连他也很难享受到。
前几l年钱都被突厥搜刮,又不幸遇上天灾,不然他也不至于稍微享受些就被魏征拦住骂。
【唐玄宗大手一挥,张九龄摇身一变成为大庾岭路项目总负责人,修这条路时张九龄没有选择拓宽老路,而是选择大庚距离南雄最近的一条路,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平地上选择直线开路没问题,到山里就不行了,哪怕不选择直路也要凿山开洞。为了缩短路程,张九龄召集大量人力在石壁上凿出一道宽六米长十多公里的穿山驿道。】
【这条路通路后成为南北交通要道,海外大量香料和象牙都是通过这条道进入中原,这条路一直用到一千多年后的清朝,直到清末铁路修建和雄余公路开通,这条古道才卸下重任。】
【这条路很重要,要是没有这条路,也就没了唐玄宗的千里送荔枝,当然荔枝在张九龄之前在唐朝并不出名,属于奇果。】
【另外在插一句题外话,荔枝早在汉朝就传到中原,那时候岭南不少丰富物种都上贡皇宫,汉武帝刘彻打下南越时还兴建荔枝宫,从岭南移植了上百棵荔枝树,这些荔枝树无一种活,负责种树的人那是代连坐,死一棵树就要死一群人,都可以称为死亡之树了。】
【汉武帝人在长安,大概以为全世界气温都一样,岭南那是热带,冬天都穿单衣,将一个生活在热带的植物移植到冬天下大雪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活?】
【再说一个小故事,汉朝的荔枝跟唐朝的可不是一回事,汉朝有生荔枝和干荔枝,你们可以想象荔枝做成干是什么样子吗?荔枝采下来一日色变,三日未变,怎么可能千里迢迢送到长安供皇帝食用,沿途走几l个月,是荔枝早臭了,两汉时期的荔枝其实是龙眼。】
光幕出现荔枝和龙眼的照片。
【哈哈,两汉230年吃的荔枝实
际上都是龙眼,不知道汉武帝知道后会不会气死?哪怕是皇帝又怎么样?还不如我们荔枝想吃就吃!】
光幕上是超市上架的新鲜荔枝,一点红在外壳上,看着分外诱人。
李世民咽了咽口水,修修修,他也想尝尝荔枝什么味,总不能做了皇帝,被后人嘲笑连荔枝都没尝过吧?
汉武帝呢,气得将手边的干荔枝给扔了。
这就是岭南献上来的荔枝?
可恶的交趾人,竟敢哄骗朕!
【其实从荔枝也能看出不同朝代的气候变差,两汉时期进贡荔枝在岭南,说明岭南气候温暖,唐宋时期荔枝进贡在四川,说明这时候气候温暖,连四川都能种植荔枝,元明清荔枝进贡在福建,小冰河导致气候寒冷,荔枝合适种植环境变成了福建。】
【到我们现在荔枝已经不局限地域,福建、广东、海南,无论哪一地的荔枝我们想吃,隔天就能吃到。】
【好了,不聊题外话了,我们再回到一代名相张九龄身上,张九龄修路修了将近两年,修完路后被召回京继续做他的谏官,然而他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依然是个肯直言劝谏的人,不会为权势折腰。】
李世民击掌喝彩,“好!”
【哪怕是皇帝,说谏就谏,宛如魏征再世。这就惹得皇帝心里很不爽,皇帝虽然以太宗为偶像,可沐浴在赞美好话之中,时间一长已经有了迷失的苗头,再听张九龄的谏言就很刺耳。】
被道明心中想法的唐玄宗脸是又黑又红。
【可张九龄的职责就是给当权者挑刺,人家也没做错,唐玄宗也没理由将人赶走。】
【当时朝中分张说和姚崇两派,张说是张九龄的族说按说两人应该是同一派才是,结果张说大权在握后性情出现了转变,再也不是当年以百姓为重的人,面对被权力欲望迷住的张说,张九龄都是该谏言是谏言,并不因为他身份对他有区别待遇。】
【公元731年,当了近二十年皇帝的唐玄宗终于想起张说临终前推荐,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两年后做了宰相。】
【此时的张九龄年纪已经不小了,从他十九岁步入洛阳,再到他三十八岁做谏官,当宰相已经年近六十,可以说人生已经步入倒数。】
【张九龄当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建议在河南屯田引水稻种植。】
李世民眼睛一亮,凡是后世被称为名相的都有一手,既然被光幕说出来,那无疑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好,这个建议他采纳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被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拿下押送他入京,要求朝廷处死。】
【结果呢,安禄山被唐玄宗不听,硬是将人保下来,当时张九龄还上奏唐玄宗,让他杀了安禄山,不然安禄山必反。事实果然不出张九龄所料,张九龄去世没多久,大唐就陷入安史之乱,煌煌帝国走入陌路!】
唐玄宗瞳孔一缩,“什么安禄山会反?”
安禄山怎么会
反,他对他如太宗对朝中武将赋予绝对信任,他有何道理要反?
更加糟糕的是他已经放安禄山回到藩地了,神音一出,道明未来,安禄山这下是不反也得反了!
已经快要进入梅岭古道的张九龄也止住了脚步,不由叹息,“果然还是发生了吗?”
他的盛世大唐!
安禄山要反,此等消息通过神言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哪怕是偏于一隅的安南郡都知晓了。
世人皆知安禄山要反,而安禄山呢,回到藩地第一时间杀了上司张守珪在范阳起兵,可惜起兵时
不对,准备不充分,失利后带着兵马投奔契丹,竟然做了契丹的大王!
当然这事后续此刻不谈。
【张九龄就是大唐的一轮明月,照耀着整个开元盛世,他的人生落幕,就是大唐要谢幕的前兆,这位宰相为大唐神情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人死在了大唐覆灭之前。】
【我想他是幸运的,没有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没有看到自己效忠的皇帝被逆贼驱赶像野狗一样逃窜,也不用看抢走自己儿媳为自己贴上一层皮说是爱情的皇帝在马鬼坡下为保全自己赐死了杨贵妃。】
杨贵妃睁大眼睛,手不由摸了摸脖子。
【自己君主的狼狈,他没看见,山河破碎他没看见,他死在了大唐盛世无疑是一种幸运。】
张九龄热泪盈眶,他吸了吸鼻子,眨干眼泪,背过身去吩咐随从。
“加快速度收拾好行李,我想快些回到韶关。”
他已年迈,大唐已经不归他管,他也管不了,余生只想守在家乡,死在家乡,埋在家乡。
【张九龄这样不重名利权势的宰相千年难遇,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后世宰相想要超越的目标。】
【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有不同见解的小伙伴可以在视频下方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光幕暗下去,很快又亮起。
【唐太宗李世民:李隆基这小子可在?出来受死!】
【唐高宗李治:阿耶,不要生气,您身体不好,这等不肖子孙由儿子来教训!】
李隆基看到光幕留言比看到自己奶奶在世还吓人。
“太、太宗,高宗陛下!”
李隆基心情很复杂,看到太爷爷这个毕生偶像很兴奋没错,可让太爷爷知道他搞砸了江山,将大唐带入陌路……
最重要的是,还被祖先知道自己抢了儿媳做女人……
李隆基强忍住羞意,他抢儿媳妇时不羞涩,杀儿子时没感觉,这会儿被偶像知道自己赶出的那些混账事总算是知道不好意思了。!
</div>
<script>_ad_hf();</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