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造灵泉(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还是兽皮,这里却有了麻布衣裳。

    住处也不必说,那里还住着石洞,这里却有了蕴含初步建筑理念的房屋。

    而且,黄帝部落已经开始打井种田,取井水灌溉庄稼,这真的很先进啊。

    再说他们的耕耘工具,也已经有好几种后世的雏形,至于兵器,弓箭铜棍也都有了。

    可能在后世看来不算什么,但对比洛瑶记忆中的南方部落,已经非常先进了。

    黎路只觉得骄傲与自豪,这就是华夏的祖先,进可攻,退可守,而且热情好客,心胸开阔。

    他们既不会因为毫无武力而生印第安之祸,也不会因为过于崇尚武力而有巴比伦之亡,他们既有兵器可进攻防御,又有田地可自种自收,还致力于把日子过得和美,会在陶器上融入纹路,也会在衣服上绣上动物,对外来的客人也足够友好,以致其心甘情愿地加入他们,这就是华夏民族“和”的起源吧。

    这种理念已经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中,千年万年,不曾更改。

    黎路在部落里溜达的这几天,遇到的人都很友好,会笑着和她打招呼,黎路也会主动和这些人聊天,虽然双方都是半猜半懂,但黎路慢慢地开始会说祖先的语言。

    需知,她身边的人都这样说话,这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氛围。

    而且,半懂也足够黎路弄明白很多情况,有熊氏是个大部落,在首领少典去世后,部落分为好几块,少典的子孙们分裂而居。

    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在少典的两位嫡子,炎、黄二人治下,炎帝黄帝正是他们自己,也是新部落的名字。

    黎路恍然大悟,也就是说炎帝黄帝不仅是个人,还是整个族群的名字。

    那这炎黄后人可是妥妥当当的,而且,炎黄的发明创造那么多也很正常,这是所有祖先共同智慧的结晶。

    此时的“帝”字,刻在岩石上,字形不似后世,黎路看岩石上的文字图符,有种穿越千年的神奇感,曾经这样的画面只会出现在考古画面里,而如今,却默默地伫立在她面前。

    它还不知会这样伫立多久,也许会被土地掩埋,也许会被水流冲击,但它就这样伫立着,直到后世子孙发现他们的踪迹,论证他们的存在。

    时光的禁锢,岁月的洗礼,都在其中。

    不过,黎路这几天频频遇到一个男子也每天来观察岩石,相比较种地的大多数,他穿的衣服更讲究,布料和首领的有些相似,他的衣服上绣着抽象的纹路,没有黄帝的华丽,但也算是表明身份,不过黎路暂时没有看懂那些纹路的含义。

    黎路注意到他时而皱眉,时而展颜,就上前比划着问他,“你也喜欢这些?”

    这些符号是真的很有意思,不过还只是个人记录,除了本人和思维相似的人,很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那人点头,解释道,“首领让我找出大家都认可的记录,作为官方文字,我在找大家画出的这些记录相似的地方,想总结出一些共同点。首领说,等统一以后,就可以把我们的很多经验留给后世子孙,让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

    后世子孙黎路:真是太感动了!

    她问,“你是仓颉?”

    仓颉看过来,“你说话进步很快,我们应该很快就可以正常对话了。

    黎路笑着点点头,不再打扰仓颉总结部落里的符号汇编成字。

    她就见仓颉不仅自己观察符号的相似处,还到处找部落里的人聊天,问他们如果要记录一个字,一件事,会怎么去记录。

    那些人也很认真地思索,然后回答仓颉。

    等得到答复以后,仓颉就会先拿树枝在土地上写写画画,把人们的说法都记下来,然后找相似,去不同,等过段时间他就会拿块小岩石在黄帝拨给他的大岩石上做下记录。

    这个过程很枯燥,但这样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否则华夏就会和那些中断的古文明一样,失掉传承。

    黎路看着仓颉的背影,不由感叹,原来象形文字,来源于所有祖先的记录智慧,得益于左史官仓颉的总结统一,更添以首领黄帝的拳拳爱护后人之心,是这个时代的集大成之作。

    黎路想,他们拥有最记实最浪漫也最美好的文字。

    拥有从公元前五千年开始核心表述一直没有变的文字。

    那些字典里的汉字,就是从岩画中得以创造和传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