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正月廿三,新雪初霁。

    噼啪不绝的鞭炮自五更响起,将长街上的雪都燃尽了。青烟蒸腾、遍地金红之上,粼粼的车马缓缓碾过,停在披红挂彩的安平侯府门前。

    料峭的寒风轻轻一卷,门上贴着大红囍字的灯笼便轻轻晃起来。

    盛服的世家贵眷被迎进府门,紧随其后的便是一抬抬系着红绢的贺礼。

    喜宴的席面从堂中一直摆到了前庭,入目便是满眼珍馐。男宾在东侧饮茶,女眷们便立在庭中说笑,珠翠映日,织锦妆花,熠然如瑶池天宫的神仙妃子。

    庭前的红梅上覆了一层白雪,在碧朗的晴空下红云卷浪般开得热烈。

    “你瞧这梅蕊,璀璨如金,当真担得起‘洒金朱砂’的名字!”有个年轻女眷叹道。“早听闻宫里今冬培育出了新式样,今日总算得见了!”

    “听说皇上策勋小侯爷上将军那日,便赐绣春刀、麒麟曳撒,还赏了小侯爷百株洒金朱砂梅为贺,当真是天恩浩荡。”又有女眷笑道。

    “小侯爷夺回了咱们陇西十八城,将突厥胡匪逐到了玉门关外,便是多大的恩赏都是担得起的!”

    一旁头戴攒珠点翠冠的夫人笑说着,挽起了正中间那位娘子的手。

    “大娘子也是苦尽甘来了。”

    周遭女眷皆是一阵唏嘘。

    那位娘子看上去不过二十八九,金梁冠下围着兔儿绒。她穿得素净,面上笑容也平和,一双眼温良却无神,直直地看着前方。

    她正是小侯爷的寡嫂、如今家中唯一的女眷宋照锦。

    六年前,小侯爷披挂上战场的那日,正是他父兄先后死在虎牢关之时。

    京中人尽皆知,宋照锦的眼睛就是在那时哭瞎的。

    “是二弟争气。”听见周围人的叹息,宋照锦淡笑着,温声说道。

    挽着她的那夫人忙笑道:“我该打,大喜的日子说这作甚么?”

    “是了!还不是忠顺伯夫人心有不甘,早想和咱们侯府结亲家,却不料小侯爷一心求娶公主殿下,绝了伯夫人的念想呢!”旁侧登时有女眷打趣道。

    那夫人听见这话,也笑骂道:“偏你牙尖!那日小侯爷得胜归来,打马入京时,风姿俊绝的模样谁没有瞧见,难不成光我惦记了?”

    周遭的官眷们笑成了一片。

    众人说笑间,隐约间有唢呐鼓乐之声传来。门廊上有侍从传话:“侯爷接亲回来了!”

    “竟这样快?”有人问道。

    那侍从绘声绘色地比划道:“咱们侯爷文才武略,便是各位送亲的翰林院大人都拦不住呢!”

    在场众人又是一阵赞叹,女眷们簇拥搀扶着宋照锦,一路说笑着行到了府门前。

    鼓乐声近了,便渐渐看得见内官们所举的仪仗。内官们身着华服,手捧香炉宝扇,不停朝道旁簇拥着的百姓中播洒银钱。

    喜乐声中,仪仗竟有半里路那么长,直到袅袅的金丝迦南香从街头弥漫到街尾,众人才看见了三十二抬花轿前,端坐在马匹之上的身影。

    恍如明月照星河。

    大红洒金的喜袍衬得他身如玉树,也使他那疏朗英俊的面容愈发皎如冠玉。他跨在艶红如火的骏马上,身姿挺拔。

    金红的喜色映在他眼中,那双星子般明亮的眼里是被镀了光芒的笑影。

    在他身后,喜乐恢弘,红妆十里,如同金乌背后的漫天霞光。

    ——

    方临渊梦中都未敢幻想过这样的场景。

    那个他惊鸿一瞥后、便倾慕了十年有余的人,那个在他抱着冰冷的兵戈、蜷缩在尸横遍野的寒夜里时支撑着他的人,那个他父亲临终时握着他的手、让他莫负真心时他第一个想起的人,如今正坐在他身后的花轿里。

    方临渊骑了十来年的马,竟在此时连握缰绳的手都是微微颤抖的。

    众人都对他于金殿上求娶公主的壮举津津乐道,也不乏有人讥讽他攀龙附凤。

    但他并非那般勇敢,也没有那么多算计。乾元殿前,皇上问他想要什么赏赐时,他的脑海中便只剩下一件事。

    十年之前,他随父亲进宫辞行,在太液池畔第一次见到她。那天下了很大的雪,三皇子和四公主抱着暖炉坐在亭子里,却要她去摘树梢最高的那支梅花。

    风雪那样大,她却穿得单薄。三皇子说,只要你说一句,冷宫里那贱人罪该万死,我们就不要那支花了。

    可她却自始至终都不发一言,小小的一个人,汗水浸湿的发丝粘在脸上,只颤巍巍地去够那支蜡梅。

    霜雪落满了她的眉睫,亮晶晶的。

    父亲说皇家的事不要多管,方临渊却挪不开目光。他执拗地等在池旁的角落里,一站就是半个时辰。

    他看着她终于摘到了梅花,四公主却随手将那花丢在地上,让宫女踩烂。

    鲜艳的蜡梅散落在雪里,她静静地退下,没有一人在意她。

    在转角处撞见方临渊时,她身上不住地打着哆嗦,发丝湿漉漉的,像是被雪击落的鸟。

    方临渊闷声脱下自己的大氅,披在了她的身上。

    她瑟缩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