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南支教(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2009年8月下旬,酷暑夏至。连绵起伏十万大山深处,西南地区偏僻角落里,一辆破破烂烂拖拉机‘噗噗噗’地,慢悠悠行驶在泥泞小路,拖拉机上载着个身穿碎花连衣裙的女孩儿。
女孩生得很是好看,肤白若雪,明眸皓齿,黛眉弯弯,笑起来有两个可爱小梨涡。
宋知雨看了眼腕间复古女式手表,下午两点,正值太阳最火辣时辰。
在炎热且闷湿的夏季,风也热人。
她撑着碎花折伞,小脸在高温下,熏得桃粉,路边长了一尺高的杂草,被风一吹,晃晃荡荡。
宋知雨擦掉额角剔透汗珠,玉指撩开因汗液,黏在脸颊的几缕发丝,她翻找背包里的保温杯,仰头灌了一大口温水。
拖拉机烟囱发出‘轰轰轰’的噪音,吵得人心底发闷。老大爷在一片喧?中,扯着嗓子大喊道:“细囡,你真是来我们大队教书得么?”
烟筒声音太大,老大爷掉了颗门牙,说话漏风。
宋听雨没听清他说的话,于是侧过头看向坐在身旁皮肤黝黑的老汉,老汉头上戴一顶印有图腾帽子,她不解道:“爷爷,您说什么?”
宋听雨桃花眼潋滟,嗓音似一汪清泉,在盛夏如清风徐过,入口甘甜。
“我说,囡囡,你真是来我们大队教书得么?”
老大爷普通话含着口音,宋知雨愣怔,好半晌,才琢磨出大爷的意思。
宋听雨咧起嘴角,两个好看得小梨涡浮现,笑道:“是!我是支教老师,教育.局分配我过来兰山小学支教一年。”
“噢噢!支教老师啊!这个好,这个好!”
末了老大爷继续道:“我也有一个孙子,正在兰山小学念书呢!”
大爷笑得开怀,满脸骄傲。
闻言,宋知雨也不诧异,附近村落就只有兰山一座小学,“这么巧啊,那您孙子多大,读几年级啦?”
老大爷看起来有70多岁,但身子骨硬朗,消瘦脸颊褶皱皱起,本就不大眼睛此时笑成一条缝:“我孙子今年10岁啦,再过几天学校开学,就是四年级。”
周大爷说完,才想起不知眼前的姑娘叫什么名字,于是问道:“对了,老师,您贵姓?教什么得?会不会教到我孙子耶?”
一连几个问题砸下来,宋听雨哑然失笑:“我叫宋知雨,您叫我知雨就可以了,至于教几年级,这还得看学校那边的安排。”
近年来,祖国大力倡导师范生毕业生参加支教工作。宋知雨今年刚毕业,号召祖国号令,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不顾父母反对,决定到山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她在四月份时就已经报名,通过一系列程序考试,现在落实下来,将她分配到一个偏远山区。山区条件较为艰苦,长期缺乏教师人员,流动性颇大,宋听雨倒也不介意,美鸣其约是为了磨砺自己。
学校9月1号开学,她决定提前一个多星期到学校报道,好适应环境。
宋知雨老早收拾好东西,提着一个大大行李箱,从苏城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再转大巴和当地公交。
车子摇摇晃晃,刺鼻的汽油味和各种各样的味道,混杂糅合成一团,形成另一股不好闻的味儿,她忍着一路反胃想吐的欲望,到达最近一站时,赶忙下了公交车。
左手拿着一份细细密密地图,右手拖着到她腰间的行李箱,后边背着个包,就这样走了一段时间,后来碰到正巧干完农活的周大爷,听言她是新来的老师后,顺带稍她一程。
......
泥泞小路两边,葱葱郁郁大树,成片成片如海浪般连绵起伏的竹林。它们张开大手,伸展两岸,为小路遮阳蔽日,遮风挡雨。
宋知雨深吸一口气,心中满是惬意,一股股沁人心扉的气息,使她精神抖擞,这里有着城市所没有的草木清香,蝉鸣鸟叫,宁静祥和。
周大爷扯着嗓子,操着一口方言,指向对面不远,道:“到啦!前面就是兰山小学。”
宋听雨顺着目光扭头望去,一座旷日长久、积年累月的学校深深屹立,坐落于东方。铁锈栏杆大门之上龙飞凤舞写着几个字,‘中宿镇苍昼兰山小学’,旁边还有一个带有民族特色蓝色图腾标识。
宋听雨对周大爷道了句谢,跳下拖拉机,拖着行李箱向小学走去,透过铁门可以看清里面的环境。
学校里有两栋日久年深的教学楼,中间那栋有两层,左手边这栋只有一层平房,且左边比中间的教学楼更旧些。
房子前面矗立着几棵百年大树,经年不倒,粗杆下系上须须红条,迎风飘动。
教学楼前一大块地,两多平方的椭圆形,上面铺着薄薄一层碎石子,没有塑胶跑道。
碎石子上铺满黄黄橙橙的树叶,阳光透过摇曳多姿叶子罅隙,光点见针插缝折射倾撒而落,陆离斑驳,细腻粉尘在光斑下跃舞。
操场中间插着一根杆子,上面鲜艳的旗帜迎着东风,烈烈飘扬。
右边斑驳围墙上,书写着一句令人振奋的话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学校大门紧阖,隐蔽的树叶传来知了蝉鸣,偶尔几只蝴蝶欢快地摆动绚丽翅膀,藏蓝晴空是南迁而下的燕子。
炙日照耀下,宋听雨握着锈斑的铁门,铁门经过太阳一天洗礼,变得滚烫炽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