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理解会更透彻吧。不仅如此,胤礽在讲解书义时要言不烦,精妙绝伦,可见他的确是学问渊通;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也很深厚,而在读书时太子的“谦冲温和”更令师父们受益:

    按礼制,为太子讲课的官员必须要跪着授课,胤礽不忍看着年迈的师父们下跪,于是特许他们就座,并十分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赐予膳食。

    有一次,老病的耿介由于中暑倒在了无逸斋内,太子见状,亲自把他扶起,并且让他回家养病,并嘱托他以后可坐下讲课。

    才华横溢的皇太子让博学大儒们惭愧不已,所以汤斌几次三番以学问浅陋为由辞请,不敢担任太子辅导的重任。因此在为太子择定老师的问题上群臣一再推辞,深怕博学的太子考倒了自己,最后弄到康熙帝不得不动用特权,改推举为直接指定太子辅导老师的地步了。

    大家看看,啧啧,胤礽真是个超级大天才,简直是文曲星下凡。

    还有,胤礽还擅长骑射,在皇子之中很出众。“射法熟娴,连发连中,且式样至精,洵非易”,他马上功夫出众,能左右开弓。这样的出众本事早在他幼年时便形成:

    胤礽五岁时随父往景山射猎,连发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八岁时,在射猎时遇到野兽扰驾,他勇敢地同伯父福全一同射死野兽,康熙龙颜大悦。

    上天到底给胤礽关上了那扇窗户啊,他不仅是文曲星下凡,还是武曲星下凡,跟这样的人做兄弟,压力一定很大。

    总而言之,胤礽几乎称得上是个完美的太子。所以我就好奇了,这么一个完美的人,小时候性格也温和,怎么就变成后来那个鬼样子了呢?该不会真的人格分裂了吧。】

    (扶苏:才华盖世,扶苏甘拜下风)

    (刘据:风流蕴藉,刘据甘拜下风)

    (李承乾:一岁就做太子,还做得这么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李承乾甘拜下风)

    (苏轼:这样的风采,在下不能一见,实在是太遗憾了,所以他后来怎么了)

    (海底:天啊,这还是人吗,真的不是六边形战士吗)

    天幕用如此多的语言来夸赞他的太子,康熙高兴地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毕竟儿子优秀也是他这个老子教育得好。他拍拍胤礽的肩膀,“保成,仙人在夸你呢,还有之前的那几个太子都说你比他们厉害呢。”

    小太子哼了一声,小鼻子一皱,他可还没有原谅皇阿玛呢,才不理你。再说了,这么厉害有什么用,还不是被你两立两废。

    【胤礽年纪渐长,康熙开始向他传授治国之道。太子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开始在实践中锻炼他,对他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因此皇帝外出时,一般都会把太子带在身边,“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以便作为日后治邦安民的参考。

    康熙三十五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之际,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22岁的皇太子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此时期也是玄烨与胤礽父子之间感情最深厚、融洽的时期。

    由于皇太子不负众望,克尽厥职,“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康熙帝也很满意。

    这时的胤礽贤明、敦厚,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完美皇太子,因此他深得朝臣赞许,更是皇父的骄傲。

    康熙屡次外出,都不忘问候留在宫中的爱子;有时胤礽可能对于给皇父写信的事不太重视,康熙便十分焦急,在他心中,太子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有一次,他甚至给太子的书信中说:“此间尔请安文书隔绝,朕内心不安。”

    当康熙帝亲征准噶尔之时因“对尔不胜思念”,故谕京中皇太子将其“所穿棉、纱、棉葛布袍四件、褂子四件寄来,务送旧物”,以“为父思念尔时穿之”。

    看看这个时候康熙对胤礽的腻歪劲儿,说明他对胤礽的父子亲情还是很深厚的,也难怪一废太子之后康熙悲痛欲绝,此后一连六天,康熙都涕泣不已,寝食难安。

    胤礽身体健硕,眉清目秀,一表人才,颇具令名,甚至连当时在清宫供职的法国神父白晋,他在给其国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也对胤礽大加称赞:“可以说,此刻已二十三岁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亲一样,成为□□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