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离心,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过承乾确实是太不像话了,当时自己一定对他很失望。

    以后承乾再喜欢什么人他索性不再管了,天幕说得对,承乾只是一时新奇而已,不可矫枉过正。

    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承乾还是他的完美太子,他不忍心责怪这个孩子,“承乾,快起来,阿耶不怪你。阿耶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咱们都改正,好吗?”

    “嗯。”李承乾恢复了笑容,长孙皇后看着他们父慈子孝的样子,也算稍微放心了一点。

    【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就变得那么乖戾呢?主要是贞观十年发生了几件大事。

    太宗诏授诸王为诸州都督,只留魏王李泰在京中,宠爱有加。扶苏、刘据、李承乾三个人的遭遇真是惊人的相似,始皇帝虽然没有立扶苏为太子,却一直把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

    嬴政、刘彻、李承乾都是在有了看重的继承人之后,跑去宠爱其他的儿子,弄得继承人的处境很尴尬。也不是说皇帝就不能宠爱别的儿子了,但是总要有个度吧,要不然让别人怎么看太子,这不是把太子的脸按在地上踩吗?

    李世民宠爱李泰,为他修建文学馆,让他自己招揽学士;又因为李泰比较胖,行动不便,特许他可以乘坐小舆上朝。

    二凤啊二凤,你心疼“腰腹洪大”的李泰,怎么就不心疼心疼你那个有足疾的太子呢,他一瘸一拐地在众人面前行走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知道吗?

    二凤对李泰的宠爱越来越夸张,李泰的待遇甚至超过了太子,贞观十六年,朝廷对魏王府的物料供给超过了东宫,太宗还下诏让李泰逾制搬到武德殿,几乎与李泰朝夕相处。

    这种宠爱使得李泰萌生了夺嫡的野心,也深深地伤害了身为太子的李承乾。

    这个时期,李世民很可能已经有废太子的想法了,他甚至说了“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何得轻之!” 这种带有明显暗示意味的话。

    李世民这样的态度,太子李承乾简直成了笑话。】

    (嬴政:朕已经让胡亥自生自灭了,今后只会着重培养扶苏)

    (刘彻:朕也知道错了,会远离江充那等小人的)

    (我们还在:这是在搞什么啊,想废太子就赶紧废,又不废太子,又让太子难堪,还宠爱别的儿子超过太子,不出事才怪呢)

    天幕的质问让李世民很心虚,青雀聪慧有才华,他是挺喜欢青雀那孩子的,但是承乾才是他看重的继承人啊。

    宠爱青雀而忽略承乾,甚至导致夺嫡之争兄弟相残,他怎么会如此糊涂,这绝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

    “二哥,你怎能如此忽视承乾,这样他的太子之位怎么坐得稳呢?”长孙皇后不赞同地看着李世民。

    “观音婢,朕错了,你别生气,朕那是年纪大了,昏头了。”李世民先向自己爱重的妻子解释,然后又保证道:“有了天幕的提醒,朕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八岁的承乾被迫提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早慧的脑袋敏锐地认识到,他敬爱的父亲对他的宠爱是有期限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收回去了。

    他不能抱怨、不能不满,因为他是太子,是将来的一国之君,太子怎么能像小儿一样整天缠着父亲呢?

    【还有一件大事对李唐皇室影响很大,那就是长孙皇后的去世。

    长孙皇后知书达理、仁孝检素,对身有残疾的儿子李承乾格外疼爱,这无疑给了李承乾很多温暖。贞观九年,长孙皇后的气疾复发,病势逐渐加重,药石无医。

    贞观十年七月二十八日,长孙皇后崩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长孙皇后的早逝对深有残疾的太子李承乾来说毫无疑问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迷雾:长孙皇后一去世,没人护着李承乾了)

    (光明村:好人不长命,唉)

    观音婢竟然走得这么早!

    三十六岁朕便是孤身一人了吗,观音婢走了,难怪,难怪朕和承乾的关系会走到那一步。除了观音婢,还有谁能劝得动他,再者父子之间的事,旁人如何插手。

    李世民的脸色煞白,手也在发抖,看着长孙皇后却着急地说不出话。李承乾也顾不上跟阿耶闹别扭了,他拉起阿娘的手,就想叫人来诊脉。

    “阿耶,请御医来给阿娘看看吧。”李承乾睁着一双惊慌的眸子看向李世民,此时他才八岁,还没有办法自然地接受亲人的离世。

    1“布陈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旧唐书》卷75《张玄素传》第2641-2644页

    2《资治通鉴》卷195“贞观十二年正月乙未”第6135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