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古代有一个“君子不亲教子”或者“易子而教”的原则,主要目的是维护等级制度,保持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威严。父亲要保持威严,就不能跟子女太过亲近,这就导致大部分家庭的父子关系非常疏远。教育孩子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交给老师来完成的,以至于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尤其是在皇家,老爹不管事,母亲又很少能插手孩子的教育,因此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我很疑惑,秦始皇是一个坚定的法家学说拥护者,他强调法治和法制的重要性,为什么给自己最看重的儿子找的老师却是儒家的?
难道始皇陛下不担心教出来一个拥护儒家学说的儿子跟他自己对着干吗?
果不其然,随着扶苏渐渐长大,由于政见不同,两个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始皇帝一气之下将扶苏贬去修长城。
虽说把扶苏贬去了偏远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始皇帝的一片慈父之心。毕竟那可是三十万大军啊,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始皇帝怎么可能放心把三十万大军交给他?
只是扶苏好像没有体会到这位铁血帝王难得的柔情,在他的视角里,他与父皇政见不合,早就被父皇厌弃了,如今更是因忤逆父皇而被贬,父皇一定是对他失望至极。
扶苏年少时备受宠爱,长大了却总是惹怒始皇帝,他对始皇帝怀着无比的崇拜与敬意,于是心中苦涩难言。
正好在这个时候,始皇帝的宠爱转向了学习律法的胡亥,扶苏是什么心情,他是不是觉得自己与皇位无缘了呢?】
(金鱼:本来就在跟老爹闹别扭,结果老爹在宠小儿子,是我的话真的会生气)
(万事顺意:有什么话不能说出来呢,政哥明明很看重扶苏的,怎么就是不说出来呢)
父子关系,这样的话题人们自然很感兴趣,从古至今,父亲都被要求以威严庄重的形象出现在子女面前,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这样会对父子关系造成什么影响。
刘彻抱着小刘据,直觉接下来会有自己的事。
他也是自从上次蒋遥提到之后,才开始真正把刘据看在眼里,人心都是肉长的,更何况看着一个小肉团子一天天长大,又乖巧懂事又聪慧,每天“父皇”“父皇”的叫,渐渐地他体会到了那种脉脉温情,终于体会到了做父亲是什么感觉。
【扶苏死得实在是太可惜了,假如他跟始皇帝的父子关系再密切一点,能明白始皇帝让他去修长城的良苦用心,能对自己的父亲多一点信心,有没有一点点可能,扶苏就不会那么决绝地自杀?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多沟通,坦诚一些,让彼此之间少一点猜疑,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有一个人跟扶苏的遭遇很像,就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太子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同时他的出生对汉武帝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汉武帝16岁继位,十余年间始终无子,这给他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隐患。武安侯田蚡甚至在迎接淮南王入朝时明确说刘彻没有儿子,皇位肯定会交给淮南王。
直到汉武帝29岁时,卫子夫为他生下了刘据,改变了当时政权不稳的局面。因此汉武帝对这个儿子非常重视,费尽心思培养他。
武帝亲自选定并下诏让刘据学习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学;给他建造博望苑,让他培养自己的政治力量;立刘据为太子,大力扶持他的母族势力,任用的丞相都是太子的亲信和母族。
汉武帝爱屋及乌,刘据的舅舅卫青和表哥霍去病都被重用。
同时,汉武帝还限制其他皇子的势力,将其他四个皇子封为藩王,明确了他们与太子的尊卑之分。
这待遇,谁看了不说一声模范好父亲。】
(花露水:哇,原来之前汉武帝对他大儿子这么好呢)
(抱走我政哥:后来怎么就非要逼死他呢)
刘彻原本看着自己着重培养太子时的做法暗暗点头,看看自己的宝贝儿子,就是要把最好的给他。
谁想到最后来了个王炸,我要逼死据儿?这怎么可能呢?
“父皇,仙人说你是模范好父亲呢,父皇对据儿真好。”四岁的刘小据小朋友看到仙人夸自己父皇,高兴地很,乐呵呵地跟父皇说着话。仙人都说了,父皇对他特别特别好,比对所有的弟弟都好。嘿嘿。
刘彻摸摸儿子圆润的脑袋瓜,控制着自己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