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   这本书的男主角,正是刚刚医院里过世的老人,也是他的前夫——顾淮。

    宋知时祖籍江南,祖上几代都在江宁织造府任职,后来跟随的主家败落,宋家几度被牵连,只能拿着祖传的积蓄,带着后人背井离乡去了陕省。

    本以为可以过几年安稳日子,却没想到才过了几十年,朝廷就因为外敌入侵变得动荡不安,改革派为了维护皇室统治,多次出台救国实业政策,当时的宋家倒也出了几个能人,跟着出国留学,又花大价钱买入新型设备,重抄旧业开起了纺织厂。

    宋家最辉煌的时代,宋氏纺织厂拥三家分厂,有上千名女工在宋氏任职,产品远销南洋,还一度成为陕省首富。

    抗战期间,宋家当家人宋清荣,也就是宋知时的爷爷,用宋氏自己生产的国货对抗洋货的倾销,以实业支持抗战,后在炮火声中,宋氏纺织厂几度被迫搬迁停业。

    宋爷爷大半辈子兢兢业业,为国为民,膝下唯有一子,也就是宋知时的父亲,但他却在宋知时出生前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所以严格来说宋知时是遗腹子。

    除此之外,宋知时上头还有两个姐姐,大姐宋知意,二姐宋知音。终于有了男丁继承家业,可想而知宋知时出生时老爷子有多高兴。他直接大摆几十桌流水席,邀请了当时诸多党派领导人和社会名流,也为后来的灾祸埋下了伏笔。

    建国以后,宋氏纺织厂被国家收购成为国营纺织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再后来运动开始,宋氏几位当家人一部分远走他乡,剩下的纷纷下狱,得益于宋老爷子的先见之明,宋知时等几位小辈才被勉强保住。

    大姐宋知意被远嫁给了京城一个工人,二姐宋知音下嫁到陕省河洛市下辖的某县级农村,连带着宋知时也被强制送到了河洛。

    河洛是整个陕省最贫穷最偏远的一个城市,虽处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却并不丰富,放眼望去便是看不见尽头的黄土高坡和窑洞,人们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

    不过到了近代,河洛被发现了大量煤矿资源,稍稍有了些发展,但还是让自小生活在繁华省城的宋小少爷极不适应。

    不适应还只是次要的,最让宋知时不悦的是,他其实是被迫“嫁”来河洛的。

    河洛古称洛安,在古代曾几度繁荣,出过不少名门望族,传说某个以此为封地的王爷,是汉朝某位皇帝的嫡亲弟弟,因其酷爱男色,便准许河洛男男相亲。由此,结契之风盛行,并成为河洛一带旧俗而延续千年。

    后来在时代的动荡变迁中,人们发现结契也是不错的选择,皆因男子之间不需要彩礼嫁妆,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而且以前普遍缺少壮劳力,两个男子结契为兄弟,可以一起劳作养家。如果想要子嗣,哪里都可以领养,乡野中多的是没有父母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新的婚姻法,加上结契不利于国家人口增长,这一旧俗就被废止了。但在农村仍然有不少人家会选择结契,而且结契本来也不具有法律效益,如果反悔又想重新结婚也是可以的,所以结契一事屡禁不止。

    宋知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宋老爷子打包送到了河洛,户口也被迁到了河洛,跟顾淮结成了契兄弟。

    但是两人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婚后生活也并不幸福,如书中所写,勉强支撑了三年,“婚姻”就破裂了。

    “离婚”以后,宋知时独自踏上回省城的路,谁料这条归家之路,却成为了他的亡命之路。

    本来宋知时死了也就死了,可谁知道他并没有去投胎,而是魂魄滞留在了人间。

    头几个月,宋知时对自己的状态很感兴趣,当时他魂魄虚弱,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只能每天围着顾淮转,看他下矿井,看他开会,看他洗衣做饭睡觉。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