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评说自己。当然也有那怀有异心者开始担惊受怕,甚至收拾东西准备跑路。
幕中女子偶尔语出惊人,因怕自己失态之举遭他人诟病,曹操并未寻人与自己同赏,只是早已吩咐其下文人将此巨幕中提到之事尽数记录下来,他自己亦提笔小记。
【才高八斗之言自然是夸张之语,《诗经》、《楚辞》、《庄子》、东汉乐府诗,这些都是许多人后世之人的作品难以超越的,单拿建安时期来说,我们常说的三曹、七子和蔡琰,个顶个的有才。】
【当然了,不可否认,曹植乃其中翘楚。】
三曹、七子和蔡琰!
真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女一开口便使众人惊诧。
“三曹,所言必是丞相与两位公子!”有人很肯定地说道。
“确实,三人都是有才之人,那七子呢?”
“不知啊,不过这蔡琰莫不是那蔡邕之女,那七子中定有蔡邕无疑!”
“胡言!此女说建安,蔡中郎早仙去了。”
众人都知蔡中郎文采出众,可他去得冤。
早在十多年前,蔡中郎不过是在王允坐上提了董卓一句便被下狱,不久便在狱中逝世。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人如草芥、命如蝼蚁,稍有不慎便会惹来杀身之祸。
那些名门望族尚且如此,更别提他们这些小人物了。
关于七子的猜测,各有各话,却难有定论。
因着丞相的《求贤令》,如今邺城文人才子聚集,谁能知道后世最有名的七人会是谁?
就连曹操也在心中细数。
王粲必定算一个,此子有才。阮瑀必也在其中,才不枉自己放火烧山将他引出。刘桢……
然而还未等他们将人一一对应上,女子又说到了曹操。
【当时那个情况,战争不断,为何会有那么多著名才子的出现呢?这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一是咱们前面提到过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许多人报国无门,只能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在文学作品之上。】
【二就不得不说到曹操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听到此话,曹操面露笑意,对于自己没有召集众人一起观看巨幕心中多少有些悔意。
目前看来此女所言句句以文为主,自己一向看重那些才子,想必能得极高的评价。
正如他所料,下面女子便开始了对他的夸赞。
【曹操这个人不简单,我们随便翻出哪个资料开头都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这一连串的名词先给你整上来。咱们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曹操是个文武全才。】
此时,远在葭萌亦正在看巨幕的刘备一行人面上都不怎么好看。
此巨幕谈及屈原时言语之间挺中肯的,如今谈及曹操怎的只有夸赞,完全置曹操此人的阴险狡诈于不顾了?
曹操被夸本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此子确有才能。
可天下人都看着,此前本就因为曹叡为太子之事让不少人蠢蠢欲动,此番再这般夸赞曹操,届时众人偏向曹操,那于他们而言实乃噩耗。
【当然了,人无完人,曹操此人也并不完美。咱们抛开他干过的那些不地道的事儿暂且不谈,其爱才这点,现在拎出来也是排得上号的。】
???
曹操的死对头们都不解。
为何不谈?
怎能不谈?
谈啊!
众人有的是闲情逸致!
谁不爱才惜才,他曹操算得了什么?
曹操听闻前面半句,眉心也突了突,而后才放心下来。
不过有这暂且二字……
暗道危机尚存也!
【而曹操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人才。】
【我们前一个视频也说过,教育是很重要的,正是因为曹操受过良好的教育,才让他对文学如此珍视,才让他如此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一边打战还一边保护图书,古往今来有多少武将能做到啊?】
【正是因为有了曹操这么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存在,所以才有了以“三曹”为中心的闻名至今的邺下文人集团。】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身逢乱世,这些文人的日子大都过得不怎么样,是曹操给了他们这样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但是,咱们得用一个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凡事有好必有坏。】
【这些人跟着曹操一起搞文学,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
邺下文人集团,听起来有些威风。
即便是许多拒绝过曹操招揽的人,不管文才武将,皆不可否认其爱才之心。
然其所作所为依旧叫许多人不耻。
不过此时众人,尤其是在邺城的文人们,更在意的是女子口中的坏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