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样的情绪变化的。】【可我认为这首诗最后归根到底它还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这么多问题都是屈原心中所疑没错,但是他最后的落脚点应该还是在自己的爱国忠君情感上的。】
【我说个不太贴切的形容,个人感觉他此中所表达的感情有点类似于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在《感天动地窦娥冤》里面的“天耶,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屈原跟窦娥一样,并不是在怪天,他们是在怪这难平的世道!】
公元1288年,元二十五年。
苏州某勾栏内,还未来得及除去脸上戏妆的几人愤愤不平。
这几年朝廷不断增加税收,让他们这些行商之人苦不堪言。
“汉卿,此女当真吾等知己也!”
这世道如此,他们当如何是好啊?
这问题不止是他们的疑惑,也是千千万万元朝百姓们的疑惑,他们当拿这世道如何?
而关汉卿也不过是一个底层医者,一个穷写戏曲的,纵使被后世铭记,他也终究改变不了这吃人的世道。
他痛心道:“确乃吾之知己!”
愿这知己能说些利国利民之法吧!
【以三月自己的看法就是,屈原此诗看似追问,实则控诉。】
女子说到此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巨幕上给出了一段《天问》中的诗句。
【从第一句到“角宿未旦,曜灵安藏?”这里是问天。宇宙、天地、日月,这一小段都是关于宇宙天体方面的问题。世界是从哪里来的,天地是如何形成的,日月又为何那样运行?】
女子说着巨幕中出现一个通透的球体。
【从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就认为咱们的宇宙像一个鸡蛋,这外面这一层也就是天,是蛋壳。】
女子指着那个圆球,比划了一下。
而后那球体中突然溢出蓝色的液体,中间陆地浮在水面之上。
众人都十分惊奇,没想到女子竟能如此轻易地将他们想象中的天地给展现出来。
【这中间就是地,像鸡蛋黄一样漂浮在水上。】
【日月附着在这外壳之上不停转动,于是便有了昼夜更替。】
【这就是我们中学时期学到过的“浑天说”。】
【虽说跟咱们现在的观点有些不同,但那可是两千多年前啊家人们,那个年代能想到这么多已经相当厉害了!】
【而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还认为天并非宇宙尽头,还有其他天地,他的观点是很接近现代科学的。】
女子说话间,巨幕之上出现一个球,球体上有陆地有海洋,还有人走在其上。
令众人惊奇的是,那球体下方竟还有人倒立行走。
“这……是何神功?”
“为何能够倒立行走!”
楚殿上,众人看着那不停走动的人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真乃神人也!”
“这后世之人真能成仙乎?”
没有人能明白这是为什么?
就如同他们也同样不明白这巨幕是如何从天而降的一样。
【咱们都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根据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载,《魏策》中有一个劝谏魏王的小故事,从前有个人他要往楚国去,大家都知道,楚国在南方,但那人却往北走,朋友劝他说你这样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的。】
【后来人们就用南辕北辙来比喻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
【但是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人只要顺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总有一天他能够到达楚国。】
女子边说边用手比划方向,意思再明确不过。
【然而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想要了解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毕竟地球周长四万多公里,古代的马车车速大约十公里一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转弯不发生任何意外的话,半年时间可以绕地球一圈。】
【但若真有人这么去做,我敬他是条汉子!】
此话一出,在九州之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竟身处于一个球体之上。
这怎么可能呢?
单凭倒立行走这一点,众人就不可能相信。
然而,即便不信。
但是还是有些人为这四万多公里而蠢蠢欲动。
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若真是如那女子所言呢?
那可是解决了困惑他们多年的一大疑惑!
【走水路就稍稍简单一点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但凡他朝一个方向别回头,那就没麦哲伦环球航行什么事了。】
1405年,永乐三年。
朱棣刚刚颁布了让郑和作为正使,率领明朝水师出使西洋,谁知道就突见巨幕。
看到此处,朱棣也不顾朝令夕改之坏名,立刻更改旨意,让郑和一路西行,由东而归。
郑和自是接旨,不在话下。